武城構建“政府+企業+高校”合作體系
借力京津冀濟 引才聚智強后勁
德州新聞網訊(李淑冉王潤聲周萌萌)“我們新研發投產的凈化空調機組凈化精度高、節能效果好,一進入市場就廣受客戶好評,僅靠這一新產品年銷售收入就增加了1200萬元。”10月8日,在武城科瑞特空調集團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緊趕制新一批訂單產品,公司負責人李連宏介紹,這多虧了與山東大學的科研合作,提升了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競爭力。
科瑞特公司多年來一直專注于生產空調風機,雖然產量大,但科技含量不高,企業發展一度遇到了天花板。不搞研發,企業沒有出路。李連宏將目光投向了科技轉型,但苦于沒有好的合作伙伴,公司一度面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薄弱等困難。
這一切在去年底與山東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進行戰略合作后迎刃而解。短短10個月,雙方合作研發的多款新產品投入市場,并成功申請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獲得德州市科技進步獎等多項榮譽。
在合作方式上,科瑞特公司和山東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專家通過線上對接和定期進企線下交流的方式,打造研究生工作站等高能級人才平臺,借力引進高層次人才8人,同時借助高校人才和技術優勢,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相比過去的閉門造車,校企合作幫助我們提升了技術研發能力,還降低了50%的研發成本。”李連宏介紹。
借力高等院校資源優勢,讓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鏈不斷延伸、人才不斷聚集,這些都與武城縣建立面向京津冀濟的產才融合發展模式密不可分。近年來,武城縣搶抓北接京津冀、南融省會經濟圈的重大機遇,依托特色產業和重點企業優勢,全力做好人才招引。
針對實際,武城推行校地、校企人才共享機制,利用“企業科技特派員”“科技副總”等柔性引才方式,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流程再造。同時,走訪80余家“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全面摸排企業對人才、技術的需求,建立人才技術需求信息庫,精準匹配京津冀濟專家教授,促進“產業鏈”和“人才鏈”有機融合。
“我們圍繞產業創新發展需求,不斷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構建‘政府+企業+高校’合作體系,健全以需求為導向、企業為載體、高校為核心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格局,促進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聚。”武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胡星海說。
政府牽線,越來越多的高校院所選擇武城。2021年以來,武城協助本地100余家企業與中科院、山東大學等40余所京津冀濟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實現科技成果轉化30余項,為企業爭取科技成果轉化貸款7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