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鐘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齊河正以數字齊河“十四五”發展規劃為引領,通過數字賦能基層治理,打造“一張網,一平臺,一中心,一隊伍”工作模式。
一塊大屏幕上,實時更新著一座城市1.5萬余個硬件設施的情況、1000余項城市管理事項的動態——10月31日,在齊河縣一體化綜合指揮中心,齊河縣委政法委副書記、縣綜治中心主任李磊指著屏幕上不停變化的數據說:“一座城市要想時刻保持‘耳聰目明’,城市治理就不能只滿足于‘看急診’,更要治未病、防未然。”為此,我縣打造了構建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一網統管”新模式。
通過數字化提升城市運行效能,不斷破解城市治理中的實際問題,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徑。按照“統一領導、聯動共治、一體運行、一網統管”大治理理念,齊河縣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核心聚焦基層治理、民生訴求、安全生產、城市管理、生態環保、交通運輸、文化旅游7大領域,實時感知城市運行動態,賦能縣級部門和鄉鎮(街道),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和智能化。
10月22日,晏城街道網格員路曉文在巡查中發現,轄區居民樓外部有飛線亂接電源的情況。路曉文立即將情況反饋給社區工作人員,并按規定上報至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幾乎在第一時間,負責管理運行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的縣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將上報情況轉派至縣住建局、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等部門,相關部門隨即開展聯合行動,統籌規劃充電樁、車棚,并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為什么齊河的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能有這么高的辦事效率?在以往的執法模式下,多層級、跨部門執法權責界限不明,溝通協作不暢,信息資源不通,導致出現執法部門各自為戰、效率不高等問題。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融合了法治化建設和數字化改革的要求,搭建起多跨協同的有效平臺,推動多跨協同從“軟約束”轉為“硬杠杠”,成為破解部門之間推諉扯皮、溝通效率低下、相互支撐不夠的“撒手锏”。
“我們這個平臺所構建的是城市治理事件中樞‘統全量、管高頻、判疑難’。”縣綜治中心副主任李巖介紹,“統全量”接入12345、5674567、信訪、綜治、大走訪、綜合執法等多渠道事件來源,利用大數據+算法研判,形成縣級綜合預警能力體系,對隱性問題、隱性風險提前發現、提前處置;“管高頻”聚焦流程再造,在平臺上建立事件自動流轉“綠色通道”,實現處置過程標準化,提高處置效率;“判疑難”按照“一般事項部門自閉環,疑難事項中心大閉環”的運行思路,確定“統一受理、中心會商、分撥派遣、專業處置、集中反饋、全程監督”的運行處置流程,推動全域治理協同、聯勤聯動。
在縣級業務專班和技術專班合力推進下,4月進行了局部試點應用,5月下旬對30個縣直部門、15個鄉鎮街道進行了全面培訓,系統正式進入全面試運行階段。目前已接入7個縣級單位、15個鄉鎮街道、12個外部系統、5400路視頻資源、356個物聯感知設備,梳理縣級事項1137項,建設AI算法60余種,匯聚135萬條基礎數據和事件數據,實現跨層級、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數據融合共享。
隨著數字政府的建設,前不久又傳來好消息,山東省大數據局組織各市開展了一體化大數據平臺縣級節點建設試點申報工作,最后經評審,齊河縣被納入第一批縣級節點建設試點。
自試運行以來,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通過數據歸集、網格上報、系統對接等多種方式,已匯聚人口數據65萬余條、地址數據14萬余條、建筑數據12萬余條、房屋數據23.8萬余條、企業數據4萬余條、事件數據70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