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悉尼11月9日電(記者郝亞琳 王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日前發布的最新研究發現,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大腦可能被誘發炎癥反應,這與帕金森病或阿爾茨海默病所導致的大腦炎癥反應一樣。這一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釋為什么有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更容易出現類似帕金森病的神經系統癥狀。
昆士蘭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人體血液樣本在實驗室培育出小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具有修復受損腦組織的特殊功能,在帕金森病及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人員用新冠病毒感染了小膠質細胞,發現這些細胞被感染后出現了非常活躍反應,并激活了炎癥小體通路。而患上帕金森病或阿爾茨海默病后,相關蛋白質也會激活炎癥小體通路。
參與研究的昆士蘭大學愛德華多·阿爾沃諾斯·巴爾馬塞達表示,激活炎癥小體通路會導致大腦長期慢性炎癥反應,殺死神經元,這可能有助于解釋為什么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更容易出現類似帕金森病的神經系統癥狀。
領導研究的昆士蘭大學教授特倫特·伍德拉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已經患有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與炎癥小體通路有關的腦部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加劇他們大腦的炎癥反應。這一研究所用的是新冠疫情早期時的毒株,研究團隊接下來計劃研究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對于小膠質細胞的影響。
研究論文已發表在英國《自然·分子精神病學》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