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 心 ”孕 育“ 創 新 ”
大陸架高級技師孔博(右)正對氣密封螺紋進行測量
景津裝備總裝部焊接班長周志岐全神貫注地工作
德藥制藥技術副總李成文(左二)帶領團隊對新產品溶出度進行檢測。記者李榕攝
天元集團技師工作站站長高德峰(右)進行鋼筋質檢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李榕通訊員孫賢韓哲
城市發展,創新之魂存于匠心。
從初入工廠的年輕學徒,到車間生產線上的技術能手,直至成為全區乃至全省同領域的“首席技師”“金牌工人”……在全區技能型人才隊伍大軍中,“大工匠”們星光熠熠,成為“新區制造”品牌最鮮明的標識。
搭設廣闊舞臺,讓更多“工匠”“金藍領”脫穎而出。近年來,天衢新區著眼全區高質量發展大局,注重發揮工匠人才的引領作用,精心組織實施工匠選樹工程,厚植工匠培育沃土、打造工匠成長搖籃、營造工匠關愛生態,形成了選才、育才、用才、愛才的工匠建設體系。
育強頭雁增領飛本領
12月18日,在位于天衢新區的德州動漫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記者見到了“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齊魯工匠”“德州大工匠”獲得者、德州天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技師工作站站長高德峰。“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談及自己對工匠精神的理解,高德峰如是說。
2004年,高德峰畢業后來到德州天元集團項目部擔任質檢員,從事鋼筋制作與安裝的檢查工作。18年間,高德峰從一名鋼筋質檢員成長為技師工作站的領頭人,參與了數十個重點項目的建設,攻克了多個行業內的技術難題,累計完成市級、省級創新技術成果30余項,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
2015年,在德州新城高中綜合樓項目施工中,高德峰研究出高空組裝滑移安裝技術進行搭設拼裝,此項技術減少了大型吊裝設備的投入成本,同時縮短了工期,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節約資金180余萬元,此項技術也成功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在進行技術創新的同時,高德峰也注重技術工人的傳幫帶,近5年來,累計培養全國技術能手、齊魯首席技師、德州市首席技師、德州工匠、高級技師等50余人。
一花不是春,孤雁難成行。和高德峰一樣,“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齊魯工匠”“德州工匠”獲得者、景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總裝部焊接班長周志岐,在勤懇鉆研業務的同時,更注重做好傳幫帶。對每一個想成才的技師,他都傾囊相授,帶領他們鉆研業務、增強本領。依托山東省技師工作站、山東省特色技能大師工作站等平臺,他一共培養了54名焊接技工,其中,35人取得中級證書,15人取得了高級證書。
周志岐、高德峰是我區以工匠精神鍛造“頭雁”隊伍的縮影。經過多年精心培育引導,目前全區共有齊魯工匠2人、德州大工匠4人,數量均居全市首位;德州工匠23人,居全市第二。以勞模和工匠為“頭雁”,全區形成了行業、企業多層級工匠人才隊伍。
創新工作室聚智賦能
12月17日,在德州德藥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
該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德州醫藥產業聯盟龍頭企業,公司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的助力。”公司技術副總李成文介紹,2015年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李成文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0余名,設有合成組、制劑組、分析組等5個職能小組,建有合成實驗室、制劑驗室等20余個功能實驗室,主要從事新產品開發、工藝技術創新、產品質量提升、科研平臺建設等科技創新工作。
“工作室成立以來累計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近3000萬元,眼下,咖啡酸合成改進工藝正投入生產應用,可實現年節約生產成本450萬元。”李成文說,工作室成立以來先后研制開發了硝苯地平控釋片、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等10余個新產品,獲得了硝苯地平控釋片、咖啡酸原料藥合成工藝等23項發明專利,先后承擔口服藥物滲透泵控釋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項目等6項省級以上科技創新項目,獲得科技支持資金3000萬元以上。這些核心技術成果幫助企業牢牢占據了行業領頭羊位置,讓企業有了更多的市場主動權。
作為德州高端裝備產業鏈鏈主,景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同樣依托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加快科研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景津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以“齊魯工匠”周志岐和“德州工匠”許樹強命名,成立至今吸引參與的技術人員已達20余名,工作室以企業運行中瓶頸問題技術攻關、提質增效項目研究、前沿技術探索為重點,組織協同攻關,先后取得創新成果10余項、實用型專利4項,累計為企業創造利潤達31.5萬元。比如,由工作室領銜人周志岐自主研發的全自動焊接小型法蘭工位,攻克了自動焊接時焊槍和轉盤不同步的難題,單件作業時間由原來的30分鐘壓縮至5分鐘,外觀也更加精細美觀。
壯大產業鏈,技術創新是關鍵。“我們緊盯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重點難點,持續推進勞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創建和創新,使其成為產業鏈最前沿的創新先遣隊。”區黨群工作部副部長房秀華說。天衢新區以創建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為載體,深度挖掘勞模和工匠人才資源優勢,圍繞一線生產技術難題,積極開展匠師帶徒、勞模工匠宣講、技術幫扶、揭榜攻關等活動,讓“匠領”和學徒共同攻堅克難、解決技術難題成為常態,實現工匠和職工教學相長、共同創新創效。
數據顯示,目前全區已創建李成文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德藥制藥有限公司)、熊新榮創新工作室(德州大陸架石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王玉文勞模創新工作室(東海集團)等10家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累計完成技術攻關52項,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超1.4億元。這些技術成果在幫助企業鍛造自身發展能力的同時,還帶來了環境改善、能耗降低等一系列社會效益。
厚植工匠成長沃土
“要做就做最好!在我看來好的瓦匠,不應僅限于鑲貼、抹灰和砌筑,更要懂技術,會創新。”日前,天衢新區“最美勞動人勞動創造幸福”主題宣講活動走進德州鯤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8名來自生產一線的勞模工匠和職工代表一一登臺,與現場的40余名干部職工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傳授技能、技術、技藝。
“我們招募具有行業代表性、社會影響力的勞模工匠,組建區級勞模工匠宣講團,集中和定期組織宣講培訓活動,重點面向基層一線和企業職工,開展勞模工匠主題宣講和技能攻關傳授活動。”房秀華介紹,今年以來共組織勞模宣講團深入企業、學校等宣講10余次,聽眾達500余人次。
開展宣講培訓活動,是我區搭建培育平臺、厚植技能人才成長沃土的生動體現。“工匠為城市發展助力,城市更要創造條件給予充分空間和舞臺,讓工匠們干成事、發展好。”房秀華說,為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優化技能人才成長環境,天衢新區實施了工匠選樹工程,圍繞工匠選樹工作,細化遴選標準和類別,實施工匠梯隊管理,以“優秀人才優先培養、重點人才重點培養、緊缺人才抓緊培養”的原則,重點選樹主導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制造業冠軍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等企業的一線高技能人才,優化培育方式、加大設施投入、拓展成長渠道。并通過名師帶高徒、模擬演示、現場教學、理論講解、網絡課堂等方式開展技能培訓,重點培養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此外,天衢新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護航技能人才發展。比如,對于選樹的“新區工匠”,給予每人5000元一次性資助資金,讓每一位技術人員都充分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