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印發《2022年對市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報告》,有哪些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哪些主要問題?還有哪些要求?一起來看看評價報告的具體內容。
報告稱,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國辦印發的《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辦法》等文件精神,按照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對市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開展評價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有關要求,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開展了2022年對市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工作。綜合自查自評、第三方監測評估、網上評審、實地核查和異議問題審核等情況,匯總形成如下評價報告。
主要做法和成效
加強黨的領導,落實教育優先發展。各市、縣(市、區,以下統稱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夯實黨建工作基礎,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和從嚴治黨責任制,教育系統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實現全覆蓋。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加快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程一體化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學校思政鑄魂育人實效,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全面加強。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教育法律法規政策和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積極履行教育職責,及時研究教育重大事項,解決教育改革發展關鍵問題,統籌抓好學校疫情防控和校園安全穩定工作,有效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
貫徹決策部署,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持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積極探索對黨委政府、學校、教師、學生和用人評價,“十個不得、一個嚴禁”成為普遍共識,推動黨委政府科學履職、落實立德樹人成效、健全教師評價制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完善科學選人用人機制。有效落實“雙減”政策。堅持依法治理、標本兼治,強化政府統籌,落實部門職責,加強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全面規范培訓行為,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構建教育良好生態,緩解家長焦慮情緒,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有效減輕。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強化政府舉辦義務教育的主體責任,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穩慎有序、精準施策,全面推進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專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推動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在完善教育督導管理體制、創新運行機制、加強督學體系建設、強化督導結果運用、建立問責制度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落實政策措施,提高教育保障水平。積極落實教育投入“兩個只增不減”,優化調整支出結構,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各學段生均公用經費。探索公辦幼兒園實行人員控制總量編制政策,解決公辦幼兒園事業編制不足難題;落實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政策,推動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全面達到國家基本標準,化解編制和人員配置不均衡等結構性矛盾,提升教師管理效能;建立專屬鄉村教師職稱傾斜政策,完成3萬套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任務,鄉村教師崗位吸引力增強。加強校舍、交通、食品、飲用水安全管理,完善校園防欺凌、防溺水、防宗教滲透等機制,學校安全風險與安全穩定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
堅持統籌兼顧,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根據生育政策調整和城鎮化進程帶來的學位需求,統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積極實施城區教育基礎設施改擴建、“強鎮筑基”和薄弱環節改善提升工程,加強中小學校、幼兒園建設,2021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571所,增加學位15.1萬個,新建改擴建城鄉義務教育學校308所,新增學位30萬個。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大力加強縣中建設,開展高中學科基地創建,推動普通高中由分層發展轉向分類發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一市(校)一案”和職教高地政策落地落實,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吸引力、適應性、貢獻度和服務產業轉型升級能力不斷增強。加強特殊教育保障體系建設,社區教育機構覆蓋率明顯提高。普遍重視家校共建,家庭教育向縱深發展。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智慧教育和數字校園深度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規范辦學行為,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實施“五育”并舉,教育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深化課程和教育教學改革,將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各級各類學校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嚴格落實“雙減”政策,強化“五項管理”,積極落實國家課程、有效實施地方課程、規范開發校本課程,持續規范辦學行為,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積極推動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提高學校文化品位,積極構建學校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新格局。
存在主要問題
教育綜合改革有待深化推進。多數市縣未按照《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有關要求建立健全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深入教育一線調研、為師生上思政課、聯系學校和年終述職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違反“嚴禁公布、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要求的問題時有發生,機關事業單位招聘中仍存在“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作為限制性條件。個別縣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比例較低,“雙減”工作機制未形成常態化、制度化,部門聯動機制不健全,執法難度較大,部分校外培訓隱形變異查處難度大,違規培訓發現難、取證難、處罰難問題凸顯。教師考核機制不科學,教師參與教學無關的活動或事項仍然較多,擠占教師教學時間,加重了教師負擔。個別市縣政府教育督導機構未配備滿足工作需要的人員,尚未實現在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下獨立行使職能,教育督導的嚴肅性、權威性不夠,結果運用不充分,問責制度不健全。
教育經費保障政策未全面落實。個別縣未實現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和生均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的“兩個只增不減”。部分市縣學校公用經費未落實省定標準,存在撥付不足、不及時和違規用于支付人員工資或償還債務等問題;上級下達的教育專項資金撥付和使用不及時,存在違反國家和省“兩項教育附加”管理規定和辦法的問題。個別市縣存在統籌學校學費、住宿費等收費資金且未足額、及時返還,或將學校收費資金用于平衡預算,沖抵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等問題。
各類教育資源仍需擴充優化。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仍顯不足,部分縣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和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偏低,城區公辦幼兒園存在大班額,農村幼兒園建設薄弱;中小學建設與需求矛盾依然突出,城區學位緊張、功能用房被擠占等問題普遍存在,鄉村學校辦學條件存在薄弱環節,教學設施設備配備不足或配置較低,寄宿制學校生活設施不完善,運動場地建設薄弱,大校額和超標準班額問題仍然存在,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標準還存在較大差距。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有待進一步深化,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有待改善提升,教學、師資、住宿、實訓等辦學資源緊張,特別是縣域中職學校辦學條件相對薄弱,學位不足問題凸顯;普通高中應試教育辦學理念有待改進,優秀教師流失問題突出;特殊教育保障措施須進一步完善。
部分縣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部分縣幼兒教師資源仍然短缺。為減少財政壓力,核定的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人員控制總量)空置不用,公辦幼兒園教師配備不足,臨時聘用教師素質不高,幼兒教師持證上崗率偏低,非在編教師和民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及社會保障落實不到位,幼兒園未與教職工簽訂合法合規的聘用合同,幼兒教師崗位吸引力和穩定性不夠。中小學教師資源仍顯不足。受生育政策調整、新型城鎮化發展和規范民辦義務教育影響,公辦學校生源增量較大,未及時核增教職工編制,師資缺口較大,仍使用大量非在編教師。部分學校師生比達不到標準要求,結構性缺員仍較明顯,違規自聘臨時代課教師。縣域內城鄉之間、校際之間教師資源配置不均衡。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保障機制和隨當地公務員工資聯動增長機制尚未全部落實,拖欠教師工資待遇問題投訴較多,教師績效工資動態調整機制有待完善,教師職稱改革和農村教師傾斜政策未全面落實到位。部分職業院校專任教師數量不足,博士碩士研究生畢業教師占比較少,“雙師型”教師配備不達標,專業教師技能水平亟需提升,職業院校績效工資改革政策未落實到位。有的市縣未安排教師培訓專項經費,教師培訓力度有待加大;監管力量不夠,中小學教師、幼兒園教職工打罵學生、虐待幼兒事件屢禁不止,師德師風建設需進一步加強。
學校安全存在薄弱環節。校舍安全動態監測機制尚未健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非正常死亡防范工作有待加強。部分學校校舍陳舊,未按規定及時進行安全隱患排查鑒定或未按要求及時處置;人防、物防、技防、消防建設有待提升,防欺凌、防溺水措施有待健全完善;校園周邊存在治安和交通安全隱患,專職安保人員配備不足且年齡偏大或未取得相應資質等問題。
教育保育質量有待全面提高。學前教育存在“小學化”傾向,部分幼兒園管理缺失,無教師資格保育員混崗教師現象普遍,幼兒園保教行為和質量需進一步規范和提高。立德樹人機制不健全,素質教育理念落實不到位,重教書輕育人、重分數輕素質、重智育輕德育的問題依然突出。部分學校缺少學科專用教室和功能室,或缺少專業師資,音體美、實驗和綜合實踐等課程開設不全或質量不高;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重視不夠,未將體育、藝術素質、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需進一步提高。個別市縣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合格率比上年度下降、總體近視率比上年上升。招生政策需進一步完善,民辦學校招生行為、校外培訓機構有待進一步規范和治理,學校課后服務保障措施需進一步健全。
各市存在的具體問題及評價結果將專門印發書面反饋意見。
評價意見
提高政治站位,推動教育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持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強化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扎實推進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扛牢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責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在深化教育評價改革、落實“雙減”政策、減輕學校和教師負擔、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上,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落實部門職責,積極履職盡責,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教育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實落地。
加大教育投入,確保教育經費保障政策落實到位。堅定不移把教育擺在優先支持位置,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落實教育支出責任,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嚴格落實各教育階段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并動態調整撥款標準,及時足額撥付中小學校,嚴禁公用經費違規支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兩項教育附加”及各類教育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加快項目實施和預算執行進度,確保專款專用,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全面落實各教育階段學生資助政策,保障學生資助資金足額納入財政預算并及時撥付到位。進一步規范學校服務性收費資金管理,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足額返還,嚴禁統籌、截留、挪用和抵頂學校收費資金。
深化制度改革,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按照核定編制(人員控制總量),加大幼兒教師招聘力度,提高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比例和持證上崗率,落實非在編教師和民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及社會保障。加大對民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用的監管,嚴格持證上崗,提高學歷要求,提升教師素質。根據中小學生源變化情況,結合本地教育發展實際需要,及時核定教師編制和補充教師,加大急需學科教師招聘力度,切實解決專任教師結構性缺員問題;優化教師資源配置,落實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要求,科學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有效解決部分學校師生比不達標問題;嚴禁中小學自行聘用代課教師。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健全制度體系,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健全中小學教師績效增量機制和教師工資與當地公務員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嚴格落實鄉鎮工作人員津貼補貼、艱苦偏遠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和鄉村教師職稱晉升優惠政策,全面落實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崗位分級聘任,充分調動廣大教師教學積極性。加強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推進職業院校教師績效工資改革政策落實。
均衡配置資源,推動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大市級統籌力度,落實縣級主體責任,優化學前教育布局,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和公辦幼兒園及在園幼兒占比,提升普及普惠水平,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持續擴充改善城區中小學辦學條件,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補齊短板弱項,推廣集團化辦學、學區化管理,均衡配置義務教育資源,有效保障教育公平,著力解決大校額、超標準班額等問題,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打造學校辦學特色,更好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加大特殊教育保障力度,強化普惠優質發展。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提檔升級,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新模式,深入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實施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加強高水平中職學校及特色化專業建設,激發職業學校辦學活力,整體提升職業教育發展水平。
健全制度機制,保障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加強教育系統意識形態管控和學生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有效應對并妥善處置涉教涉校輿情,防止宗教向學校滲透。持續強化學校人防、物防、技防、消防建設,健全完善防欺凌、防溺水和防非正常死亡等機制措施。開展常態化學校隱患排查和校舍安全鑒定,及時處置存在安全隱患的校舍。加強學校及周邊環境治理,強化食品、飲用水安全等保障措施。
規范辦學行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全面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有關要求,堅持學校、家庭、社會、網絡、心理等全環境立德樹人,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強化“雙減”和“五項管理”,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提升校內教學質量,扎實做好課后服務工作,切實減輕學生負擔。落實“五育并舉”,有效實施國家課程方案,規范地方和校本課程,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健全完善學科專用教室和功能室種類、數量、配置與管理,科學定位功能,提高教育設施設備利用率。切實加強學生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