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記者王優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10日對外發布《關于加快住房公積金數字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將基本形成全系統業務協同、全方位數據賦能、全業務線上服務、全鏈條智能監管的住房公積金數字化發展新模式。
指導意見要求,構建數字化服務新模式,推進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編制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和實施清單,實現同一服務事項在全國范圍內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指導意見強調,打牢數字化發展的數據和平臺基礎。建立健全讓數據用起來的機制,依法加強數據匯聚、共享和利用,推動實現各地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協同聯動,形成“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的數據共享“立交橋、高速路”,支撐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公積金監管司副司長王旭東說,當前我國住房公積金繳存人數達1.64億,到2025年住房公積金數字化發展新模式基本確立后,除了住房公積金貸款面簽等規定必須當面辦理的服務事項外,其他業務基本能夠實現網上辦、掌上辦。
近年來,全國多個城市進行住房公積金服務創新實踐。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重慶、成都、廣州、深圳、蘇州、常州等6個城市開展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廣州、廈門等城市公積金繳存人承租部分保障性租賃住房和長租房,可委托公積金中心,從個人公積金賬戶中按月扣劃資金直接支付租金,并可享受押金減免等優惠政策。
“住房公積金數字化發展將有利于進一步提升住房公積金普惠性公共服務效能,有利于打破住房公積金跨區域流動壁壘,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更多更公平惠及住房公積金繳存人和繳存單位。”王旭東說。
指導意見還明確,強化全鏈條監管,不斷完善全國住房公積金監管服務平臺、電子稽查工具等數字化監管手段,推動形成部省市三級聯動的數字化監管機制,逐步從事后監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轉變,守好繳存人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