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核電二期工程3、4號機組是我國自主設計、國產化制造的三代非能動核電機組,是中國核電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重要成果。為讓核電機組早日投產,建設者們奮斗在崗位上。今天的新春走基層,一起走進建設現場,了解大國重器,感受中國力量。
一大早,在海陽核電3號機組施工現場,90后核電機械工程師姜磊正和安裝人員進行吊裝前的溝通,馬上他們就要吊起一個重達986噸的“大鐵環”。山東核電有限公司機械工程師姜磊說:“可能是在4號吊的位置板后有些偏厚,昨天進行了一些臨時打磨,調整了一下吊帶綁扎的位置,然后從這挪到了上面的位置,人員整體地從這往上推,進去了。”經過起鉤、懸停、調整、下落等系列動作,歷時1小時59分鐘,大鐵環成功吊裝就位。這是核島鋼制安全殼的第一個筒體模塊,鋼制安全殼是防止放射性物質外泄的重要安全屏障,也是核反應堆主要設備的安裝空間,它就像一個圓頂的“大房子”,守護著核電機組的安全。而要讓這個總高度60米的“大家伙”順利封頂,需要吊裝4個這樣的大鐵環。山東核電有限公司機械工程師姜磊:“就是像搭積木一樣,逐層的再有相應的模塊化的一些物項逐層地往上累加,安全殼它整體的直徑大約是在40米左右,精度達到了毫米級,可以說是達到了萬分之一的精度。”
如同“搭積木”一樣的模塊化建設,是海陽核電3、4號機組技術特點之一。和傳統建設方式相比,模塊化施工精度高,在縮短建設時間的同時能夠提升核電安全性。核電的安全性是區分核電技術的重要特征,海陽核電3、4號機組采用的是第三代核電技術“CAP1000”。山東核電有限公司設計管理處設計工程師周若凡:“這個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極端事故條件下,72小時之內依靠水的重力,就能保證機組的安全。我們在借鑒吸收1、2號機組工程建設的經驗,設備的制造能力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提升,隨著項目的推進,我們3、4號機組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了79.6%。”
國產化率不斷提升是山東核電人堅持創新的結果。到2027年,這兩臺百萬千瓦級的大國重器將并入山東電網。而海陽核電也將擁有4臺大型核電機組,每年能為山東提供綠色電能400億度。國家電投核能發展總工程師、山東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放:“400億度就是能夠滿足5100萬居民生活用電需求,超過山東省一半人口以上,這樣的話每年要節約原煤在1710萬噸左右,減排二氧化碳3200萬噸,就是相當于種植闊葉林8.8萬公頃。”眼下,和3、4號機組同時開工的“暖核一號”三期900兆瓦核能供熱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在下個供暖季將向煙臺萊陽、威海乳山進行跨區域供熱,能夠滿足50萬戶居民清潔取暖需求。在海陽,一個集綠色發電、核能供熱、海水淡化的能源綜合利用基地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