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君
“一提到農民這個詞,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場景。但現在不是了,我們叫新型職業農民,種地就是我們的職業,還會成為一個非常體面的職業。”全國人大代表、德州市臨邑縣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德東說。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魏德東對種地,有著特殊的感情。2008年,他承包320畝土地開始從事糧食生產,并成立了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如今,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共流轉土地2000多畝,為農戶托管土地2萬余畝,每到收獲時節,糧食堆滿曬場。
“既要當好農民的帶頭人,也要當好農民的代言人。”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魏德東對此十分堅定。五年來,他持續圍繞“三農”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就糧食作物增產而言,在肥料、農藥、水和農機具投入相對穩定的條件下,依靠科技改良品種的作用日益凸顯。”經過廣泛調研和認真思考,2021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魏德東提出了《關于推動國家糧食綠色生產發展提升糧食品質的建議》,建議完善科研單位、高校、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協同攻關機制,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優勢資源,培育更多的抗逆性強、產量高、品質優的品種。
不久,他就收到了農業農村部的答復。“部里介紹了加強良種繁育推廣取得的成效,提到‘將會同有關部門實施打好種業翻身仗行動、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快推進品種培優’‘啟動重點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自主培育突破性優良品種’,這讓我很是振奮。”魏德東說。
今年,再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魏德東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全國兩會召開前,他奔波于田間地頭,認真開展調研,深入了解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用心傾聽農民的呼聲。
“大國小農是基本國情農情,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的小農生產方式,是我國農業發展需要長期面對的基本現實。農業社會化服務可以幫助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合算的事情,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魏德東說。
在魏德東看來,真正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包括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服務。但是目前,很多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只能為農戶提供單環節社會化服務。“今年會上,我將提交一份關于打造糧食生產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平臺的建議。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平臺,為農戶提供培訓、配肥、種植、收割、儲糧等全產業鏈服務,讓農民種地變得越來越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