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通用算力躋身全國第一梯隊,16市已全面建成“城市大腦”
算力網絡為“城市大腦”提速
2023-04-10大眾日報 02版
大眾日報記者 王鶴穎
大眾日報通訊員 馬唯碩 孫濟生
“點開‘秸稈禁燒’業務,可以看到360處高空火情監控點位在衛星地圖上的具體位置。攝像機會進行24小時不間斷360°巡航,平均每5分鐘可完成一次巡航。可監控的耕地面積約1840平方公里,實現了棗莊市95%農田的火情監控預警。”魯南大數據中心工作人員一邊在“城市慧眼”App上演示,一邊向記者介紹。
每個攝像頭、傳感器都是一個物聯網終端。棗莊市“城市慧眼”系統基本實現了城區外高空視頻監控全覆蓋。這些終端實時產生的大量數據,只有在高速率、低時延的網絡中,才能解決“萬物互聯”的算力瓶頸,這雙“慧眼”才能擦得亮、轉得快,把突發事件控到位。
“城市大腦”依托物聯網、云計算、5G等信息技術,為人們構建了一個“善感知、會思考、有溫度”的城市形象。但是,作為“城市大腦”的基石,串聯起城市感知網絡的邊緣計算,無時無刻不在消耗巨量算力。伴隨數字場景向多元化發展,全行業的計算需求都在急劇增長,算力供給日益陷入困局。于是,算力網絡應運而生。
簡單來說,算力網絡能夠使算力流動起來,從而提供更合理高效的算力服務。它通過新型網絡技術,將云、邊、端等分散的算力節點連接起來,動態實時感知算力資源狀態,根據業務需求進行統籌分配和調度。
以魯南大數據中心為例,它的機柜數量、建設標準均居全省前列,是當地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底座”,但也同樣面臨著算力供給不足、急需擴建升級的問題。“早在2020年4月,我們開始新建3號、4號機房樓,現在土建完成,預計明年投入使用,這將極大提升魯南大數據中心的算力規模。”望著拔地而起的兩座新機房樓,棗莊高新區大數據產業園區運營公司執行董事郭凱說,“這里作為山東省第三個互聯網一級節點的綠色新型數據中心,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出口帶寬資源達到5000G以上,與北京、上海、西安等20個省市骨干直連,至骨干節點網絡時延小于5毫秒。”
“網絡好比一個綜合通道,合理分配算力資源智能判斷事態,支撐起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和持續進化的智慧城市系統。”水發紫光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昂告訴記者,水發集團水務板塊體系龐大,如今在依托魯西南大數據中心建成的智慧水務系統中,水發集團公司與各個子公司之間,水庫、水廠、供水管網之間,信息資源空前整合,所有數據實時上傳到云端進行同步分析,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大幅提高效率。
按照國家最高等級A級建設的魯西南大數據中心,是山東相對“年輕”的數據中心。在建成投入使用不到2年時間里,它已經為菏澤市開發出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應急等100余個系統,同樣依托于它的菏澤市政務云、政務網,提高了各級各部門指揮協調工作效率與質量,降低了工作成本,初步估計可節省財政資金約30%。
縣域是“城市大腦”下沉的重要創新場。“去年初,成武縣完成了數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升級改造。”成武縣大數據中心副主任王學娜介紹,“基于城市大腦的AI智能視頻分析平臺能夠自動捕獲占道經營、機動車亂停放、道路不潔、垃圾滿溢等城市問題,自動推送到城管平臺,并把處置結果自動反饋給智慧城市事件中樞。城管執法人員隨時可以通過App查看情況,有效減少了人員成本,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
如今,算力網絡在推動山東數字強省建設中正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截至目前,全省12個城市入選國家“千兆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二位;累計建成5G基站16.2萬個,5G智能電網實現16市全覆蓋;通用算力位居全國第一梯隊,低時延邊緣數據中心數量居全國第一;物聯網終端用戶超過1.64億戶,接入流量在全國居首。
優質、龐大的算力之上,山東不斷加快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轉型。記者從省大數據局獲悉,目前,山東16市已經全面建成“城市大腦”,建成1200余個智慧社區。下一步,我省將推動80%以上的設區市和30%以上的縣(市、區)達到四星級以上標準,年底前建設2000個基礎型及以上的智慧社區,建設具有山東特色、全國領先的“一網統攬”綜合慧治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