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我市以高水平對外開放——
打造對接東盟支點城市新名片
▲3月24日,中國(山東)—印度尼西亞投資貿易與文化旅游交流周旅游圖片、繪畫及特色產品展在市會展中心舉行。圖為市民在了解印尼特色美食。 記者孫耕攝
□本報記者王德鵬本報通訊員譚明明王凡存崔志華
“東盟投資推介會——走進德州”活動5月17日至19日在我市舉行,作為主題特色展示場所的東盟小商品城已準備就緒,屆時德州市民不僅可在家門口欣賞東盟國家特色產品展,還能品嘗東盟各國特色美食,感受不一樣的異域風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德州和東盟雖相隔萬里,但在合作上卻歷史悠久、基礎扎實、空間廣闊。目前,德州企業與東盟國家開展合作,涵蓋農副產品加工、紡織服裝、機械制造等多個領域。今年前4個月,我市與東盟的進出口貨值實現41億元,占比達22.6%。
搭平臺優服務擴大德州東盟“朋友圈”
今年3月下旬,“中國(山東)—印度尼西亞投資貿易與文化旅游交流周”活動期間,“德州·東盟國際化政務服務專區”揭牌格外引人矚目。
“這是我市在全國首創的涉外政務服務新模式。”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審批四科科長潘洪杰介紹,專區集成12個部門、46項涉外服務事項,推出“7+N”辦事鏈條,可為東盟各國外資企業、外籍人士等跨境往來提供高質量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務”。
近年來,我市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全面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成立了德州市對接東盟工作領導小組,并承擔了山東省對外友協東盟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工作職能,設立了德州-東盟項目中心,制定了德州市對接東盟五年行動計劃。
我市先后開展“百企下南洋”、德州東盟產業合作論壇、“泰國風情周”、中國—東盟(德州)經貿對接洽談會等一系列活動,與東盟國家在產業合作、經貿往來等方面關系愈加密切。2021年4月,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投資貿易系列之走進德州活動舉辦,我市成為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在廣西以外首次舉辦對接東盟活動的城市。
為持續打造中國北方對接東盟支點城市,我市還創設“攜手東盟相約德州”對接東盟工作品牌,定期組織東盟國家主題周活動,先后舉辦了中國東盟市長論壇暨協同創新發展大會,中國(山東)—東盟中小企業合作發展大會等高規格高能級國際會議。
今年“中國(山東)—印度尼西亞投資貿易與文化旅游交流周”活動期間,山東省7所高校與印尼7所高校共同簽署了友好合作倡議書,并成立了“中國(山東)—印度尼西亞高校國際合作聯盟”共同拓寬教育資源,培養復合型人才。
“聯盟秘書處設在德州學院,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重大機遇。我們將持續探索與印尼高校的合作途徑,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德州學院副校長李永平表示。
一組數據彰顯了我市與東盟經貿合作持續升溫:2020年東盟成為我市第一大貿易伙伴,全年對東盟進出口總值達56.3億元,同比增長30.7%。2021年,對東盟進出口總值達69.5億元,同比增長23.6%。2022年,對東盟進出口總值實現115.2億元,同比增長65.8%。
迎進來走出去促進貿易投資新合作
5月11日,走進位于慶云縣的君創鎖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包包鋼絲封條在流水線上奔馳,工人們忙著檢驗、裝箱,趕制發往越南的訂單產品。
“目前,我縣50余家出口企業,與東盟市場有業務往來的占到三分之二,東盟正成為我縣外經貿的重要國際市場。”慶云縣商務局局長侯德貴介紹。
為鼓勵企業對接東盟市場,擴大外貿出口額,慶云縣認真落實省市相關扶持政策,對參加國際展會、申報國際專利保護、進軍國際商貿平臺的外貿企業給予補貼,同時根據企業外貿出口額度給予一定數額的返還補助。
目前,東盟國家正處于工業化進程中,九成企業是中小企業,對先進設備、創新技術需求旺盛。德州產業基礎良好、要素齊備,且正在加快構建高端裝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電子信息、醫養健康、食品加工等“541”產業體系,能為雙方企業打造一個擴大開放的外向型商貿平臺。
隨著中國與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生效,雙方合作持續升溫。我市通過“百企下南洋”活動,在東盟十國共舉辦31場商務對接活動,合作簽約92個,總金額逾40億元;東盟國家180多名工商界代表參加首屆“中國—東盟(德州)經貿洽談會”,和120多家德州企業代表進行深度對接洽談。
截至目前,有28家來自東盟的企業在德州投資,其中制造業13家、新能源8家。 我市在東盟設有境外企業8家,協議境外投資金額4.5億元,投資國家涉及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等,投資領域涵蓋石油冶煉、設備制造、食品制造、工程建筑和進出口貿易等。其中,在柬埔寨承建工程項目1個,合同金額1120萬美元。
用好國內外資源擴大東盟合作領域
“在這次展覽中,既可以領略印尼畫家獨特的藝術風格,又能欣賞到德州本土畫家的上乘之作,收獲頗豐。”3月24日,印度尼西亞旅游圖片、繪畫及特色產品展在德州市會展中心舉行,精美的作品吸引了市民于女士駐足欣賞。
我市持續開展“攜手東盟·相約德州”品牌活動,邀請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等國家高層次團組前來考察洽談,促成了經貿、教育、旅游等領域的一批對外交流合作項目,服務了對接東盟工作總體布局。
“與東盟國家的頻繁人文往來,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合作與發展的機會。”市外辦黨組書記蔡文曉說,馬來西亞發林集團在齊河投資建設的東盟國際生態城項目便是最佳佐證,項目建設了大型會展中心和商貿交易展銷中心、東盟十國機構和企業總部區等,年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實現貿易額10億元。
推進教育交流,是我市加強與東盟各國人文交流的重要內容。自2008年開展外派教師工作以來,我市已累計篩選121人次赴泰國、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家任教。
在外派教師“走出去”的同時,海外學子也在積極“走進來”。目前,我市已累計接待來自東盟國家、參加“中國尋根之旅”夏冬令營的海外華裔青少年上千人,菲律賓光啟學校師生團也多次來德州游學。
“近年來,我們牽線搭橋,推動與東盟國家各層次教育交流。目前,與東盟國家間的教育交流合作已實現從幼兒園至大學的全覆蓋,德州在東盟各國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擴大。”蔡文曉介紹,“今后,我市將進一步拓寬與東盟各國的交流渠道,深化交流合作,著眼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鏈接’,以項目為載體,以環境優化為依托,切實強化合作、共贏發展,讓‘支點城市’名實相副,打響‘南有南寧、北有德州'的對接東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