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德州市歌舞團匠心打造原創大型音樂劇《后羿與嫦娥》——
聆聽月上之歌 舞出動人神話
□本報記者馬樂
神話,是中華先民的心靈之夢。德州作為龍山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流傳著眾多神話傳說,以“后羿射日”與“嫦娥奔月”最具代表性。它們不僅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動人典故,亦成了舞臺藝術家們的靈感源泉。多年來,我市文藝工作者不斷致力于挖掘本土傳統文化,打造文藝精品,2012年,德州市歌舞團的原創大型音樂劇《后羿與嫦娥》就是其中突出代表。
《后羿與嫦娥》是德州市歌舞團建團以來編排創作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劇。劇本充分吸取了《山海經》《淮南子》等典籍中的有關記載,借助高度想象力精心構思,賦予了故事全新的框架,在展現后羿與嫦娥曠世之戀的同時,又將人與神的糾葛、神與神的沖突編織其中,劇情曲折,矛盾沖突強烈,引人入勝。
“首次試水,之所以選擇后羿、嫦娥這對神話故事人物作為創作元素,是因為德州人對后羿、嫦娥有廣泛的文化認同,這些古老的神話傳說已經成了大家的集體記憶。這部劇緊緊抓住了歷史的根脈,抓住了文化的魂魄,也就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市歌舞團團長楊向軍介紹。
音樂和舞蹈,是音樂劇最主要的表達媒介。該劇邀請國家一級導演何少偉擔任總導演,操刀音樂制作的是新加坡籍華裔作曲家李毅。編曲中創新性地采用了大量的電子音樂,節奏緊湊強烈;舞蹈設計則盡可能運用現代感、生活化的元素,將天庭的詭異、月宮的冷清、人間的歡愉都表達得恰如其分。“后羿的演唱有大量的詠嘆調,音樂大氣豪放,嫦娥的音樂則是凄婉動聽。每個人物都有鮮明的音樂形象,充滿了濃烈的現代氣息。”飾演后羿的演員肖林介紹。
作為女主角,嫦娥在劇中的形象可以用“冰清玉潔”形容。“她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渴望幸福。”飾演嫦娥的蒲曉雪介紹,劇中嫦娥是天帝的女兒,由父親做主,嫁給了天神后羿,并隨后羿一起到人間為民除害。“開始她與后羿是相互嫌棄的,慢慢因為他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愛上了他,最后為救后羿以身赴死。重生之后不得不返回天界,與變成人類的后羿永不相見。”
跌宕的命運使嫦娥這一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為了演好嫦娥,蒲曉雪付出了很多努力。當時她剛大學畢業,從沒接觸過音樂劇。而且她學的是美聲,《后羿與嫦娥》則更偏向于通俗唱法,二者的轉換讓她很不適應,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在狀態,排練效果大受影響。“多虧前輩的鼓勵和團領導的信任,讓我克服了困難,走出了低谷,對此我心中充滿感激。這部音樂劇見證了我的成長,讓我從一個學生慢慢地變成一名成熟的演員。”蒲曉雪說。
《后羿與嫦娥》整部劇雖只有一個半小時,卻前前后后籌備了2年之久。開始的時候,排練廳里既沒有暖氣也沒有空調,冬天演員們穿著練功服,凍得直打哆嗦;夏天地板上就被滴滴答答的汗水打濕了。由于是第一次排演音樂劇,歌舞團的人手緊張,演員們不僅要在臺上表演,還要做好劇務工作,即便是主演,肖林、蒲曉雪也要在演出間隙頂著妝容推道具。“感謝這些寶貴的經歷,不但提高了業務水平,還鍛煉了隊伍,增強了團隊凝聚力,為歌舞團之后排演《兵出渤海灣》打下了堅實基礎。”楊向軍表示。
精彩絕倫的演出和舞美效果,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豐盛的視聽盛宴,音樂劇《后羿與嫦娥》一經公演,取得了極大成功。“場場爆滿,即便是孩子也看得津津有味。演出結束后,觀眾們久久不愿離開,紛紛要求與我們合影留念。”肖林回憶。德州市歌舞團帶著這部音樂劇參加了全省優秀劇目展演,又入選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山東省祝賀演出劇目。后又作為第二屆德州文化惠民消費季壓軸大戲連續在德州演出,為大家留下動人心弦的美好回憶。
“傳統文化是一座富礦。作為德州人,挖掘本土文化資源,用我們自己的理解進行文藝創作,喚起觀眾的文化記憶和情感共鳴,打造文化品牌,樹立文化自信,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一直為之努力的方向。”楊向軍說。
據悉,音樂劇《后羿與嫦娥》的復演已提上了議事日程。(本文圖片均為2012年演出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