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開幕之際
海報新聞特約評論員 崔清泉
曲阜尼山、孔子故里,千載儒風浸潤、滋育現代文明。今天,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在這里開幕了。“人工智能時代: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的對話主題、“構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文明向何處去”的論壇議題正在這里開啟,來自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政企學研各領域的數百名高級別代表,正在這里碰撞數字智慧火花、共謀數字文明未來,AI公益行動計劃、AI公益平臺、AI公益生態正在這里策劃實施、光照大地。就像這個仲夏時節里的萬物競秀、百花齊放,一幅面向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未來的壯闊數字畫卷正在尼山腳下、人們心上生機勃勃地展開。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深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這樣的重大論斷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是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貫通歷史、指引當下、昭示未來。這次數字文明尼山對話正是一場觸摸歷史、傳承文明、擁抱未來的深邃思考,是一場跨越時空、超越國界、美美與共的碰撞交流,是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數字經濟、數字技術以深厚底蘊,用人工智能、前沿技術賦能文化“兩創”的生動實踐。這場盛會也向世界昭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必將為構建數字文明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以協和萬邦理念推動天下大同、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當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速演進,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性能優越的信息基礎設施,數字經濟規模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50.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數字政務、數字社會建設有力推進,信息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驅動引領作用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浪潮同樣在齊魯大地上翻騰奔涌,山東工業互聯網29個平臺入選國家特色專業型平臺,居全國首位,產業數字化指數排名全國首位,2022年全省文化新業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81.5億元,同比增長約20%,2022虛擬現實國際創新大會成功舉辦,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青島)順利創建,2023青島數字文化應用發展大會剛落下帷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前沿數字技術正賦能驅動著千行百業,成為了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的真實寫照和生動縮影。
宏大敘事的背后是信息時代微觀個體的奮斗與命運、獲得感與安全感、尊嚴與權益的保障。當前,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67億,無人不網、無時不網、無處不網的特征更加凸顯,互聯網作為社會大眾生產生活、求知求美、創新創造重要平臺的特點和功能更加凸顯,特別是三年疫情期間,短視頻、線上直播、帶貨購物、遠程教育、在線醫療等網絡生活方式“狂飆式”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
在這樣的時代場景下,構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就直接關聯到更靈活的就業、更可持續的收入、更加公平的教育、更高質量的醫療、更有尊嚴的生活和對未來的穩定預期。微商店主對訂單的企盼、視頻主播對流量的渴望、網絡作家對作品暢銷的希冀,構成了當下年輕人要“去謀一個幸福的未來”數字圖景。
讓當下年輕人在互聯網上創業創新,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孫少安一般去奮斗,田潤葉一樣去愛”,更需要科技向善的力量和技術倫理的保障。AI公益行動計劃、AI公益平臺、AI公益生態的落地,或將讓失孤失獨的父母、鰥寡獨居的老人以及來自“星星的孩子”,相信“生如夏花,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山河壯闊、文明雋永。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滄桑的文明大地上,數字化時代的江河正激流浩蕩、奔涌向前,且讓我們中流擊水,奮躍而上,接續創造一個古老民族新的文明形態。
人間正道是滄桑,唯有大地蓄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