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27日,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在山東曲阜成功舉辦。來自國際組織、全球互聯網領軍企業、權威行業機構等領域的會員代表齊聚尼山,共同交流人工智能領域新的發展成果與未來趨勢。
攝影丨郭緒雷
在孔子的誕生地,厚重沉穩的中華文明同蓬勃發展的數字文明打了個照面。
世界互聯網大會秘書長任賢良把這次“照面”比作“天作之合”。事實上,放在數字技術帶來的風險語境下去看,這次照面,是種必然。
數字時代人類文明該往何處去?如何應對人工智能這個“科技變量”?尼山這方中華文化圣地中或許藏有答案。
01
數字文明尼山對話是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舉辦的首場專題性活動。
這個“第一次”,為什么選擇了曲阜、選擇了尼山?
圖源丨濟寧新聞
“至圣”孔子和在此發源的儒家文化是繞不開的一個主因。
如果說人工智能是一只承載著未來無限可能、正迎風而上的風箏,那么至少對中國來說,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必須牢牢牽在手中的一根風箏線,不管數字科技“飛”得再高再遠,文化文明錨定的出發點讓這只“風箏”始終處在安全的邊界中。
數字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文化文明的引領。對于當下縈繞在人們心中的科技倫理焦慮,或許可以在尼山、在古老文明的回音壁上找到一些答案。
會上,一些國際知名科技公司的負責人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儒家文化中“人本”理念在數字化探索中的應用。
圖源丨中國山東網
如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在談論“工業革命級的生產力工具”——大模型發展帶來的隱憂時,提到任何數字化技術都是雙刃劍,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同時積極探索技術層面的解決方案,大模型就能夠得到安全可控的發展。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蔣濤也表示,英特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在其發展過程中,始終以人為中心,不斷強調“人本視角”,確保其體現在人工智能開發的各個階段中,從而使人工智能技術適用性更強、更具協作性、負面影響更小,讓越來越多的人受益于技術進步。
世界互聯網大會理事長莊榮文也在演講中提到,要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平等包容的數字世界。把握時代機遇,彌合數字鴻溝,充分尊重并保障個人隱私等合法權益,充分考慮差異化多樣化訴求,積極踐行“智能向善”,推動人工智能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技術最終還是要服務于人,工具性不能凌駕于人性之上。
在過去特定的歷史階段中,儒學思考的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根本法則,而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持續推進,“人”的概念有了新的延伸,內核不變的儒學思考化用到了人工智能與人的關系中。儒家文化中“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仍在潛移默化地浸潤著當代文明。
02
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5%,總量居世界第二。有數據預測,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預計超過52萬億元,未來10年內還將會翻一番。
圖源丨濟寧新聞網
面對這樣一片數字藍海,作為本次活動承辦方的山東早早搶抓機遇,成為了盡早布局數字經濟的“先行派”。
截至去年,山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應用從先行到領跑,在獲得工信部認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山東數量最多;在去年發布的產業數字化指數排名中,山東居全國首位,“數實融合”加速崛起;數字產業化加力提速,海爾、海信、浪潮、歌爾等多品牌躋身全球市場前列;數字創新彎道超車,一批數字領域關鍵技術、產品實現重大突破;山東在全國首推“無證明之省”,治理服務數字化全面提速……
山東不斷夯實數字底座,積極融入數字化發展進程,乘“云”駕“數”促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轉變,走出了一條覆蓋面廣、融合度深、效益效率高、具有山東特色的數字賦能之路。
山東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不僅為高質量發展插上了“翅膀”,也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造人民群眾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了堅實支撐。
圖源丨濟寧新聞網
這是山東對數字文明之治的探索。答案是——
技術是工具,而非目的。讓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實現深度融合,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令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提升,服務人民群眾生活。
至于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將給山東帶來什么,反正從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召開到2022年,烏鎮的數字經濟企業數從12家增至1000多家,而浙江2021年數字經濟增加值GDP占比超48%,山東的數字經濟未來可期。
03
數字文明是以數字技術為依托、數字技術滲透蔓延到社會文明各領域而形成的社會文明形態,是現代社會文明發展的嶄新階段。
站在工業文明向數字文明演替的關鍵機遇期,尼山對話圍繞“人工智能時代: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主題,探討了“構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文明向何處去”等重要議題。
安全、應用、未來,三大關鍵詞勾勒出人類社會對人工智能時代的焦慮與期待。
人類對于技術至臻的追求如何在科技向善的軌道中平穩運行?數字技術發展成果如何在實體經濟當中震蕩出變革的漣漪?人類文明又該怎樣避開“被人工智能終結”的預言?
圖源丨濟寧新聞網
對此,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明有自己的答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一無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恰可為數字文明之治提供價值支點與方向指引。
比如,以人為本、為民造福的價值取向,為“建設怎樣的人工智能”指明了根本方向;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觀念,為科技向善提供了重要指引;“和而不同”的交往理念,為數字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價值遵循。
圖源丨海報新聞
尼山對話活動期間,“天涯若比鄰”光影秀就傳達了中國長期以來堅持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數字技術創造了“萬物互聯”的新連接,縮短了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數字文明的新形態下,國與國之間的地理間隔感、文化間隔感更加被弱化,人類社會距離“天涯比鄰、命運與共”的理想更近了一步。
在過去兩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中,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先后提到中國將積極參與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愿望。
不管是面對異域文化,還是充滿未知的數字文明,以“和”為基色的開放包容態度,讓中國始終保有一份和衷共濟的愿望和勇氣,同世界各國攜手共建共享數字文明成果,積極參與人工智能領域全球治理。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在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科技變革加速推進的背景下,面向呼嘯而來的數字文明,尼山對話以數字為媒溝通中外、串聯古今,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貢獻了新的價值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