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六個率先突破”深入推進“七大攻堅戰”
德城:奮力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
新湖風景區
▲華魯恒升廠區
▲凱盛晶華玻璃生產線
▲華源生態科技智能化生產車間
俯瞰德城區,碧水繞城欣欣向榮
▲口袋公園成為附近市民休閑好去處
▲在新園農業科技示范園,技術員通過觀察櫻桃生長情況進行技術指導
▲市民在東盟小商品城馬來西亞展廳選購商品
□本報記者馮光華本報通訊員邱楊張世曉
投資80億元的華能熱電聯產、投資30億元的機科國創垂直生態產業園等一大批重大支撐型產業項目即將落地實施;華魯恒升30萬噸二元酸、華源生態智能化高性能纖維、北京萬喜預制菜等60個補鏈延鏈項目加快推進。一個個強勢崛起的大項目,一組組沉甸甸的數據,彰顯了德城區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的信心和決心,勾勒出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秀美畫卷。
今年以來,德城區錨定市委、市政府在先進制造業發展、打造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功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打造對外開放平臺、大運河文化經濟帶建設上“六個率先突破”要求,深入推進產業提升、城市更新、鄉村振興、財源建設、積案化解、民生改善、營商環境優化等“七大攻堅戰”,奮力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預計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8億元,同比增長6%;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7億元,同比增長7.4%。
聚力強工業興產業
經濟支撐更加堅實
眼下在德城區,投資10.3億元的凱盛晶華超白基板玻璃生產基地800t/d特種玻璃生產線項目正值生產旺季,工人正加緊趕制來自京津等地的訂單。該項目由中國建材旗下凱盛科技投資建設,已成為德城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代表性項目。
今年上半年,德城區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78億元、居全市首位。華魯恒升入選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29家企業入選省級數字經濟“晨星工廠”、居全市第2位,獲評全省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成效明顯區。運河經開區綜合評價穩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25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9.4億元,超年度計劃20.3個百分點,28個項目竣工投產。75個過億元在建項目到位資金68.5億元,宇窈機電產業園、萬喜食品產業園等一批項目順利落戶。成功承辦東盟小商品城展銷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5億元、居全市首位。
聚力惠民生增福祉
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新湖街道的居民張衛國最近一有空就到小區北側的“繁露園”里轉轉,有時還在園內的明德書屋里借本書帶回家。“這里以前是一片廢棄廠房,現在改造成了小公園,成了居民休閑的好去處。”張衛國說。從休閑到運動,從漫步到騎行,遍布城區各個角落的口袋公園正逐漸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德城區強力推進“四改一拆”,城隍廟片區等19個地塊加快征收,7個實現“清零”;8個棚改項目有序推進,2938套安置房交付入住。改造老舊小區34個,建成“口袋公園”22處。實施16所城區中小學改造提升工程,海門中學9月份正式開學。區婦幼保健院新院區全面啟用,市立醫院等3個區直醫院改擴建項目扎實推進。大運河博物館群、德工文創園等項目加速建設,德城發展再次擁抱“大運河時代”。
同時,強化底線思維,讓發展紅利更好惠民利民。全區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國省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加快13條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年內實現“兩清零一提標”。建成7處街面警務站,打造動態感知的街面智慧巡防體系。探索實行“六微”模式,基層治理效能顯著增強。
聚力抓改革優環境
發展動能更加充沛
今年,德城區進一步加大營商環境建設力度,印發《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攻堅年工作方案》,明確28個責任部門,出臺57項143條具體改革措施,將“政策溫度”轉化為市場主體的“體感溫度”,努力提升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滿意度。
謀劃147項改革任務、484個改革事項,新承接省級以上試點4個,推出群眾“點單式”微改革6項,“四精”城市更新模式在省委改革辦簡報刊發,40項典型做法被省級以上媒體推廣。7名鏈長、117名CGO、25個部門包聯134家規上企業,“政務可視化直播”入選全國政務服務軟實力金典案例。新增市場主體7588家,居全市首位。
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先學先查先改”,制定“12+N”專項整治清單。建立360°信息采集+“研交改”工作模式,政治生態持續向好轉變。組織130名黨政干部赴上海交大專題培訓,用好量化預警、橫向考核等“四個辦法”,大力踐行“五敢五爭五比”,干部執行力明顯提升。
工業發展持續向好,民生工程加速落地,改革環境不斷優化……眼下,德城區產業發展動能澎湃,城市格局煥新提速,城市品位全面提高,生態環境更加宜居宜業,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