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黨組織“跨村聯建” 搭建平臺抱團謀發展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鄧靜通訊員辛凱李高健)“材料是從共富工坊領回來的,做一支能掙5毛,一天下來能做100多支呢。”7月6日,平原縣王廟鎮張官店村村民曹桂芝正在家里忙著制作仿真花。
仿真花制作項目出自張官店區域黨建聯合體來料加工式共富工坊。平原縣打破就村莊抓村莊、就黨建抓黨建的慣性思維,實行村黨組織“跨村聯建”,并以共富工坊建設為切入點,搭建區域抱團發展、共贏共享的有效平臺,助力村民增收、企業增效、集體增富。
來料加工式共富工坊利用黨群服務中心、村辦公室或閑置房屋,建立加工工坊,將適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工環節布局到農村。由鄉鎮黨委統籌領導,聯合體黨委對接項目,村黨組織開展技術培訓、材料發放和成品收回,個人自由選擇居家工作或是工坊上班。村民在來料加工式共富工坊工作,可實現月均增收1000元以上。
農村短期雇工市場需求大,如何實現供需雙方精準對接?平原依托和盛食品有限公司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建立4個勞務合作式共富工坊。一方面同有就業需求的村民對接,推薦崗位,提供培訓;一方面和有用工需求的企業對接,穩定輸入勞動力,引導企業設立專門共富車間、生產線和崗位。目前,500余名村民通過工坊“直招”獲得工作崗位。
最近,家住桃園街道李爐莊的村民張玉洪和妻子商量著今年到共富工坊去養鵝。“咱倆能管3個養殖大棚,一個棚出欄18000只,每年三茬,能掙10多萬元,還不用擔心有養殖風險。”張玉洪說。
去年10月,桃園街道29個村集體入股成立了平原縣欣園投資強村共富公司。今年2月,公司投入450萬元建成10個標準化鵝孵化養殖大棚,并將其租賃給山東天歌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每年拿出收益的10%,按此前入股比例為村集體分紅。天歌農牧公司在有養殖經驗的村民中招募鵝農,提供全過程服務并回收成鵝,鵝農每只成鵝可收益3元,實現了集體和村民雙增收。
“這是我們本地種植的糯玉米,純綠色食品,香甜軟糯。”7月2日,在王杲鋪鎮“杲流量”共富工坊抖音直播間,1000單糯玉米不到10分鐘就已售罄。
近年來,通過發展農村電商經濟,平原縣打造了13個直播電商式共富工坊示范培育點。發布直播助農區域電商品牌“原特產云共富”,將農特產品、手工藝品等120余種特色產品統一品牌運營,與30余家直播電商企業、頭部平臺深入對接,搭建市場合作平臺和共贏機制。目前,13個直播電商式共富工坊實現日均交易4萬單,月均銷售額3000萬元,直接帶動就業1000余人。
平原縣現已建起26個共富工坊。“實踐證明,共富工坊是推進‘跨村聯建’,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抓手。我們將進一步發揮組織優勢,建成產業、形成集群,把更多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實現抱團發展、共同富裕。”平原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登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