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民生答卷 繪就幸福底色——
全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現場觀摩系列述評之三
德州理工職業學院項目建設現場
□本報記者王金剛
民生賬單持續“加碼”、惠民工程加速推進、公共服務模式持續“出圈”,今年以來,全市各地緊緊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穩步加大投入、創新服務舉措,一批民生項目接連落地,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豐富公共場景滿足多元需求
我市各地立足文旅項目普惠群眾、聚焦公共場館效能發揮、多措并舉打造消費場景等,全力以赴滿足多元化的民生需求。
樂陵市影視文化旅游開發項目,以做精做強數字電影產業為核心,打造國內影視文化交流中心。項目建成后,年可拍攝影視作品30至50部、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帶動就業5萬人以上。
文旅產業點燃城市熱度的同時,各地傾力打造消費“磁場”。位于陵城區的信業商廈商業綜合體是一家集購物、餐飲、商務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商廈,運營后年可實現營收4.5億元、利稅2000萬元,解決就業1300人以上;慶云縣編制全域旅游總體規劃,成功舉辦黃河大集、星空露營節、祥云不夜城等系列活動,形成全民、全域、全時文旅發展新格局,1至5月,全縣接待游客超過180萬人次,直接拉動消費8億元。
當前,我市正著力實施黃河、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牽手工程,水系連通、河道改造、景觀打造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加快實施。禹城市水系連通工程建成后將新增蓄水能力千萬立方米,發揮水系“肺呼吸”功能,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水生態環境,具備舉辦各類水上運動和馬拉松比賽的能力。
德城區德之韻運河博物館群項目總建筑面積13.8萬平方米,建成后將以運河文化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著力打造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傳承與發展示范基地,擦亮“大德之州、好運之河”城市名片。
今年以來,全市各地堅持以創造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為目標,全力加快民生項目建設進度,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聚焦重點領域回應所盼所求
各縣市區堅定不移把“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這一理念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推動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把教育醫療等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兜牢民生底線。在天衢新區德州理工職業學院項目現場,規劃合理、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校園正加快建設。項目一期投資10億元,計劃9月份正式啟用,與長城汽車、美的集團、楊杰電子共建二級學院及生產型實習基地,與北京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成立教師培訓基地、研究生院等,將打造高職起點、本科目標的應用型院校,建設產研、產學一體化校園。
齊河縣中德(濟南大學)工業設計創新園、職業中專擴建、山東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新校區等項目加快推進,全力打造全國優質均衡教育發展齊河樣板。投資50億元的現代化高端醫療綜合體建成運營,新增醫療服務面積35萬平方米、床位3500張。
住有所居是重要的民生目標。臨邑縣聘請浙江大學城鄉規劃研究院編制中心城區九大片區規劃,明德片區、銅牛片區、邢侗公園片區、老車站片區四大片區,無震蕩拆遷3416戶,騰出土地2600畝;平原縣秀水潤城、老舊小區改造等56項城建工程加快實施;武城縣創新實施“房票”安置政策,城區3個網格800余座房屋完成征遷。
群眾的獲得感體現在一個個民生“小”坐標中,從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到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從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到繼續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以時時刻刻回應群眾所盼所求,彰顯出全市各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傳遞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信心決心。
優化公共服務夯實民生基礎
我市各地用心用情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不斷夯實民生基礎,為群眾托起穩穩的幸福。
夏津縣41公里雨污分流項目建成投入使用,8條城區道路、54公里農村公路正在抓緊修建,12處“口袋公園”為群眾休閑娛樂提供了極大方便,縣級零工市場投入試運營,縣公共醫療中心、新高中等重大民生項目扎實推進。
武城縣總投資11.8億元的體育館、圖書館、市民中心等“五館兩中心”項目啟動建設。人民醫院新院區年底竣工交付。投資2600萬元,新建8處3.5萬平方米“口袋公園”。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寧津縣扎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創建,高標準建設縣級高效能治理中心,建立12個鄉鎮(街道)“解憂小院”、9個城市社區“紓心驛站”,打造“一站一院一中心”聯動治理平臺;德城區建成7處街面警務站,打造動態感知的街面智慧巡防體系,深化信訪聽證“五步工作法”,著力推進“五治融合”,探索實行“六微”模式,基層治理效能顯著增強;慶云縣全力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縣級公益性零工市場建成運行,安置房交付率全市第一,群眾滿意度測評連續多年名列前茅。
民生答卷有溫度,幸福生活有質感。一路走、一路看,與會人員最大的感受是:城市品質更加完善、公共服務不斷提升、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市各地以有力的舉措、良好的作風繪就幸福底色,群眾生活更富足、更殷實、更美好的愿景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