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賀
一批批優質項目落地生根,一家家骨干企業產銷兩旺,一個個主導產業集鏈成群。今年以來,我市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市經濟在新發展格局中爬坡過坎、砥礪奮進,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
整體回升向好“穩”的底色更鮮明
走進位于天衢新區的威訊聯合半導體(德州)有限公司,16條生產線有序運轉,這里的手機芯片訂單已排到明年。距這家公司不遠,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同樣生產形勢喜人,企業12英寸集成電路用大硅片產業化項目也在加緊建設。
今年,天衢新區的電子信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態勢全面向好,全區擁有集群企業12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34家,年營收達106億元。
從弱到強,串珠成鏈,一個產業的興旺景象,映襯出德州經濟的穩定內核。
2023年,縱使面對重重挑戰,德州經濟仍然呈現出穩中向好、加快恢復的良好態勢。前6個月,德州主要經濟指標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多項工作出圈出彩,經濟高質量發展“穩”的底色十分鮮明。
“三駕馬車”持續發力——
投資支撐明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6%,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3.3%。同時,消費加快回暖。截至二季度末,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以上。此外,進出口總體穩定,完成貨物進出口總值299.5億元,同比增長10.3%,較全省增速高8.5個百分點。
三大產業全面向好——
全市農業繼續豐產豐收。工業方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高于全省1.2個百分點。9個縣市區的規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服務業保持較高增速,1至5月份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6%,居全省首位。
就業形勢穩定,市場活力增強——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7422人,就業形勢整體穩定、企穩向好。各級各部門采取優化營商環境等有力舉措,不斷增強市場主體信心和活躍度,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4.73萬戶,增長15.9%。
財政金融健康積極——
1至6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48.5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7.7%,兩項指標均居全省第5位。同時,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6%,高于全省0.5個百分點;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6%,高于全省1.3個百分點。
總的看,今年我市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二季度延續了恢復態勢。在當前背景下,這份行穩致遠的成績單,來之不易。
發展活力迸發“進”的勢頭更強勁
市文化科技中心、市體育公園提前6個月開工建設,G104京嵐線寧津至臨邑段大修工程提前5個多月完工……牢牢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今年我市以46個實施類掛圖作戰重點項目為示范引領,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全面提速推進。
截至6月末,304個市級以上重點實施類項目投資進度66.2%,其中禹城市、齊河縣、武城縣推進最快。
發展看“形”更看“質”。一組組數據的背后,彰顯德州抓建設促發展的決心。
項目快速推進離不開各級各部門的跟蹤服務。在禹城市,濟南二機床數字化工廠項目一期工程于去年年底開工,今年6月末已建成投產。據項目負責人馮煥公介紹,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當地安排項目經理和網格員每日駐守在現場,隨時協調解決建設中的急難事。
發展環境越是復雜嚴峻,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完善治理體系,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我市出臺《深入推進系列集成改革實施方案》,用系統集成的方法整合資源、集聚要素,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制定“五敢”政策文件,突出“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德州敢爭先”,全面激發干事創業活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認真落實惠企政策,我市在用好國務院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政策措施、山東省2023年“穩中向好、進中提質”三批293條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出臺德州市助企首季“開門紅”10項政策措施,“真金白銀”激勵企業發展。
聚焦企業“急難愁盼”,我市優化企業訴求閉環運行機制,創新實行“2110”快速響應、限時辦結機制:接到訴求2小時到現場或取得聯系,1個工作日內拿出辦理方案、10個工作日內解決問題。
打造審批服務新高地,我市推行“信用+承諾”極速辦審批模式,以企業信用查詢結果為前提,通過容缺型、承諾型、綠色通道型等服務模式,為守信主體提供極簡好辦、極速快辦的審批服務,實現“信用越好、服務越便捷”。圍繞加快重點項目落地速度,行政審批部門通過整合開工審批“一件事”、流程定制、一碼亮證等措施,減少重復申請材料10余項,審批提速70%。
全力保障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工信部門搭建“企業有話說”訴求平臺,積極發揮首席政府服務官作用,沉到縣里謀對策,深入企業解難題,助企紓困見實效。
正是在供需結構的加速匹配中,我市“內外兼修”,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動力持續增強。
動能持續轉換“好”的后勁更充足
如何積蓄發展的后勁?離不開更有效的投資。
在樂陵市,泰山體育堅持以擴增智能化生產線加速企業轉型升級,今年前5個月,旗下瑞豹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的碳纖維自行車產品,海外出口訂單同比增長30%,目前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一季度。
今年以來,我市多家裝備制造業領域的龍頭企業產值實現兩位數增長。在全市產值前20企業中,11家實現正增長。持續的技改投入,是支撐眾多骨干企業,從大向好的重要動力。
截至6月末,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4.3%,居全省第9位;制造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0.2%,高于全省3.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6位?!澳壳?,全市130個市重點技改項目開工112個,完成投資109億元;89個省技改導向項目開工82個,完成投資88億元?!笔泄ば啪旨几目瓶崎L劉海霞介紹。
科技創新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經濟和科技緊密結合的關鍵環節。截至目前,我市企業年內已引進科技成果37項,其中京津冀科技成果16項,技術合同成交額123.39億元,同比增長139.96%。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我市持續加強企業梯次培育,今年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26家、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183家。同時,全市“上云”企業上半年增至4382家,增長18.3%。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997家,創歷史新高。
堅持人民至上,聚焦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我市積極辦好民生實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3%用在了民生上:通過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全力穩住就業基本盤;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市開工新建公辦幼兒園27所,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2354人;提升住房保障能力,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05萬套,老舊小區改造開工136個。
進入三季度,轉戰下半場,動力與壓力并存,信心與決心同在。當前我市經濟增長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項,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也沒有改變。街頭巷尾升騰的煙火氣、工廠工地復蘇的忙碌勁兒,都令我們堅信,我市必將以更好成績,跑贏經濟運行“下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