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石秀秀 本報通訊員 翟天利 高文濤
8月1日,走進齊河縣陽光一品小區,垃圾分類的景觀小品映入眼簾。沿路向里走,一個紅藍綠黑四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站十分顯眼。居民李靜用手機掃碼后,將幾個已壓扁的快遞盒子投進可回收垃圾箱。她說,分類投放已成為日常習慣。
垃圾分類,一頭牽著民生,一頭連著文明。近年來,我市把生活垃圾分類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高位謀劃、綜合施策,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推動群眾習慣養成,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牽頭、試點帶動、全民參與”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格局。
加強示范引領加強示范引領
陽光一品小區是齊河縣高標準打造的11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之一。智能垃圾分類房、密閉式垃圾分類亭等一應俱全。“通過示范帶動,我縣實現了生活垃圾分類城區全覆蓋。”齊河城鄉環衛有限公司總經理翟曉文介紹。
2020年起,我市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通過完善組織領導機制、加強制度建設、積極推進試點等,補齊短板,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精度”。
我市成立由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聯席機制,共同推進。多次召開調度會、推進會、現場會,促進各縣市區交流經驗做法。今年5月1日,《德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提供了政策指引。
“我市每年印發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對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市城管局市容科科長李振軍介紹,截至目前,中心城區、齊河縣、寧津縣已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全覆蓋。
完善收處體系完善收處體系
8月1日上午,在樂陵市循環經濟示范園,兩輛餐廚垃圾運輸車駛進樂陵光大環保能源有限公司。自3月15日公司試運行以來,先后處理廚余垃圾1000噸。“設計日處理量為100噸/天,負責樂陵市城區和16個鄉鎮街道的餐廚垃圾的收運及處理。”樂陵光大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成茂說。
在這里,大部分廚余垃圾經過生產處置后,可以回收再利用。張成茂介紹,油脂用于提煉生物柴油和工業潤滑油脂等;廢渣可經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進行協同焚燒或者綜合利用;廢水經成熟工藝處理,滿足排放標準后進行再利用,為企業節約生產用水。同時,對厭氧產生的沼氣進行收集利用。
早在2016年,樂陵市便率先在魯西北培育垃圾處置產業,探索引入市場機制,借助循環經濟示范園平臺,以垃圾資源化利用為方向,布局垃圾處置產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完善垃圾末端處置體系,防止出現“前端分類收集,后端合并運輸、處理”的現象。引進各類垃圾處理企業,以BOT(建設—經營—轉讓)模式,建成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飛灰填埋場項目和餐廚垃圾及糞便處置項目。
垃圾分類是一項全系統、全鏈條工作,如何分得清、收得齊、運得走、處理好,決定著能否真正取得實效。
我市積極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各縣市區通過多種途徑加大財政投入,將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資金列入預算。同時,通過市場化改革、招商引資、發行專項債券等方式引入社會資金。
寧津縣新建分類垃圾投放站點5000處,配備分類垃圾桶2.5萬余個。“目前,全市共建成生活垃圾分類亭(房)2231個,生活垃圾分揀設施12處,投放分類垃圾桶11.64萬個。”李振軍說。
加大宣傳引導加大宣傳引導
“沾了水的衛生紙屬于什么垃圾?請搶答!”7月26日,德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大賽(家庭賽)在市城市管理局舉行,12個家庭參賽。通過必答題、搶答題、風險題的激烈比拼,來自德城區的家庭代表隊獲得第一名。“通過比賽學到了更多垃圾分類知識,我會分享給身邊人,讓更多人一起參與垃圾分類。”參賽選手陳靜說。
我市宣傳教育工作兩手抓,廣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進社區、進村莊、進家庭、進企業、進公共機構、進公共場所“六進”活動,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居民養成自覺分類、正確分類、準確投放好習慣,讓垃圾分類入腦入心。
寧津縣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專業宣講志愿團隊,定期開展“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宣傳活動。一年來,發放3.8萬份宣傳彩頁,2000余份水杯、布兜等小禮品。他們還利用戶外大屏、電梯廣告屏等進行宣傳,在城區主要節點及全縣500余個村莊設立垃圾分類知識宣傳牌。
齊河縣規劃建設垃圾分類主題公園2處,園內設置新穎的垃圾分類宣傳牌,放置多個干凈美觀、標識清晰、主題突出的分類投放垃圾箱,方便市民將垃圾“對號入座”。同時在社區黨群中心、農村文化活動廣場打造垃圾分類宣傳陣地,以入戶講解、場景宣講的形式,為廣大居民詳細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