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 題: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精神
新華社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兩個多月來,各地各有關部門結合自身工作,以實際行動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推出大型通俗電視理論節目《中國智慧中國行》,宣傳闡釋“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網絡播放量超過6.4億。此外,還舉辦文化傳承發展系列優秀節目展播,組織重點網絡視聽平臺和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在首頁首屏開設“文化傳承發展”專題專區,集納播出文化傳承類優秀網絡視聽節目,加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題材節目的譯配支持,助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視聽作品遠播海外。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金面具、青銅神壇、青銅騎獸頂尊人像……四川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里,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令人目不暇接。
7月27日試運行以來,數百件新出土“重器”首次展出、AI算法實現文物復原、裸眼3D還原考古“方艙”……新館全面提升觀展體驗,開啟歷史文化盛宴。“我們在突出視覺沖擊力的同時,力求更好呈現文物背后的故事,讓觀眾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文化自信。”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說。
暑假期間,江西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游人如織。打開手機掃碼識別,游客就能通過虛擬空間和實景體驗相結合的數字化游覽方式,穿越歷史時空,走進崢嶸歲月……
通過不斷創新博物館紅色資源的打開方式,厚重的歷史受到更多年輕游客青睞。“我們要運用好紅色資源,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井岡山的紅色歷史,在旅游中感悟井岡山精神,涵養文化自信。”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袁海曉說。
隨著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熱映,古詩詞熱再度升溫。有“中華詩城”之稱的重慶奉節,正大力推進城市建設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利用文化景觀石、地面投影等,讓詩詞文化以更加生動活潑的方式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秉持開放包容,激揚中華文明新活力。
廣西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里,一尊身著青綠盛裝的陶壺在聚光燈下耀眼奪目,述說著合浦作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始發港的悠久歷史和繁華盛景。展廳內,琳瑯滿目的“海絲遺珍”吸引游客目光,其中有不少來自東南亞、南亞、西亞和地中海地區。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副館長林娟介紹,為了更好展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博物館正積極利用現代動漫技術讓文物“活”起來,以更富時代氣息的展陳方式讓人們體悟中華文明的博大胸懷。
夜幕降臨,寧夏吳忠市鹽池縣,古老的長城關流光溢彩,充滿西域風情的胡旋舞盡顯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融之美,引得游客流連忘返。
鹽池縣文化旅游廣電局局長李月新表示,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契機,當地深挖文化內涵,創作推出《鹽州胡旋》實景演出。“下一步,我們將以長城旅游廊道為載體,打造長城徒步、自行車、自駕車等體育休閑賽事活動。”李月新說。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持守正創新,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一幅幅精美的畫作納山河萬景,一個個生動的卷軸展水墨丹青。這個夏天里,參觀者們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及浙江杭州、寧波、嘉興等地的博物館、美術館,感受“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帶來的中華文化之風。
為進一步做好“大系”及其他名畫的研究普及工作,中國美術學院創辦期刊《讀畫》,邀請美術史專業人士、畫家對傳世中國古代至近現代優秀繪畫作品進行鑒賞研究,多方位挖掘歷代繪畫的文化價值。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香蘭最近又接到不少新訂單。今年6月底在澳門開幕的“根與魂——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上,她將一根根彩色紗線織成精美的黎錦,一展非遺風采。“讓古老技藝煥發新生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希望通過這次展演讓更多人看見黎錦、愛上黎錦。”劉香蘭說。
展演活動是海南推動非遺“走出去”和文旅深度融合的又一舉措。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廳長李輝衛說,海南將加大非遺傳承普及力度,讓優秀傳統文化展現時代光彩。
走進西藏唐卡畫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族唐卡勉薩派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貢覺杰,正帶著學生一起創作。《岡仁波齊風光》《四季花》等新題材唐卡讓人眼前一亮,細膩筆觸生動呈現出雪域高原大美風光。
“唐卡繪制不僅要繼承傳統技藝,還要注重時代創新。”貢覺杰表示,他會繼續創作新唐卡,讓傳統技藝在傳承發展中綻放新活力。
“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推進會、作家活動周、全國文學報刊主編論壇……7月以來,中國作協在各地接連舉辦系列活動,鼓勵和號召廣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講好中國故事,推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
“我們要以‘當代之筆’賡續中華文脈,描繪新時代的文學風景,努力攀登文學高峰,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