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龍,男,山東臨邑人,1983年5月生,武城縣廣運街道辦事處張莊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樹龍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廉潔自律,秉公辦事,一身正氣;在專業領域,他時刻秉承工匠精神;在危急時刻,他時刻發揮先鋒作用。近年來,張樹龍曾獲得“最美武城人”稱號。
作為武城縣廣運街道張莊社區黨總支書記的張樹龍,他始終堅定一個信念:對黨忠誠,牢記一個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守一條戒律:處處以身作則、嚴于律己。自狀元社區成立以來,他充分體現了求真務實的工作精神和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他想創新,提出五個“好”字的社區工作機制:建設好的支部班子、帶出好的黨員隊伍和社區服務志愿者隊伍、健全好的工作制度、探索好的工作機制、創建好的社區環境,取得了良好效果;他能創新,提出社區要建立班子成員聯系社區群眾的工作制度,以書記為領導的班子成員深入社區了解民意,解群眾之所需、急群眾之所急;他會創新,帶領社區以服務群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各種形式的黨員服務組織,根據黨員特點和群眾需求,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伍,全方位、多崗位開展為群眾服務活動,通過扶貧幫困、環境保潔、文化節日、紅色精神等特色主題活動,建立特色品牌項目。
擔任社區黨總支書記以來,他懷著為政府分憂,為社區解難,為居民服務的情感,他說:“居民的事,再小也是事,我們做的就是居民的事”。他始終將居民的冷暖放在心上,臨近春節,經常帶著慰問品走訪轄區內貧困戶,為大家帶來溫暖與關愛,聊家常、談新年、送祝福、表心愿,傾聽他們的意見心聲。通過“接地氣、心貼心”的走訪慰問活動,拉近彼此的距離。特殊節日,向轄區內辛苦工作的物業人員、保潔員、保安等送上溫暖慰問,將民之所需時刻掛在心上,行在實際。對于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他總親臨現場,耐心與居民溝通,站到居民角度思考問題,原本帶著情緒的人,火氣也就消了大半,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
他始終堅信,只有跑不到的地方,沒有做不通的群眾工作。
疫情形勢嚴峻,無聲打破了小縣城原本的安靜祥和,街上的車輛行人變少了,穿著防護服、藍大褂的志愿者變多了,城市仿佛被按下暫停鍵。張樹龍始終堅守在崗位上,扛起責任、靠前指揮,迅速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遏制疫情傳播蔓延。
疫情期間,為了阻擋疫情蔓延,他和時間賽跑,身披白色“戰甲”挨家挨戶做好封控措施,一刻也不敢停歇。為了減輕居民產生心理壓力,他又化身“疏導員”,總是第一時間安撫他們的情緒,上門耐心疏導,居民總是被他的真誠打動。
他幾乎沒合過眼,實在熬不住了,便在椅子上和衣而眠,他像守護一方的戰士,一直駐扎在封控小區,有他在居民仿佛更有安全感。倒垃圾、送物資、做核酸、排查、轉運……為保證核酸的順利進行,他帶領社區社工連夜做好安排部署,注重細節。他仿佛不知疲倦,熬紅了雙眼,熬啞了嗓子。
堅持背后的動力是熱愛,是奉獻,是使命,是群眾的期待與信任,是如磐石一般堅守的心。
據某知情者在居民群中透露,當時在2022年3月份疫情最緊迫的時候,張樹龍的父親因患重病在濟南腫瘤醫院住院,得知家人和父親安置好后,他心里的石頭落了地,毅然堅守崗位,此事也未向任何人透露。一頭是親情,一頭是大義,他毅然選擇了職責,記者聞訊趕到想要采訪他的時候,他拒絕了,他說:“這沒什么好采訪的,這是我的職責,疫情期間,像我一樣的志愿者有很多,我只是其中一個罷了。作為社區書記守護好一方百姓就是我的職責。”他用實際行動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壁壘,用擔當精神交上完美答卷。
初心是什么?是無怨無悔的付出,是人生道路上的砥礪前行,是走街串巷傾聽百姓的訴求,是擺正心態、放低姿態,為民利民的用心良苦,奉獻于社區,服務于人民,充分展現新時代文明實踐社區工作者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