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代軍 高紅巖
編者按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10年來,我市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努力在國家開放大局中作出德州貢獻。本報今起推出《逐夢“一帶一路”·10年10人》系列報道,以10位共建“一帶一路”參與者的不同視角,講述10年間德州開放、合作、交流的新變化、新故事。
10月20日上午,在山東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落成的現代化廠區,一場跨國會議正在進行,董事長、總經理王有德線上召集恒源馬來西亞煉油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討論招標策略。像這樣的跨國會議,在恒源已成為常態。
2016年12月,恒源石化成功并購殼牌馬來西亞煉油公司(簡稱殼牌馬油)51.02%的股權,取得該公司的控股權,完成我國地煉行業第一起海外并購。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恒源成功“走出去”,成為這一倡議的踐行者、印證者。
回首10年前,因原油原料受限,恒源陷入“無米下鍋”窘境。
如何走出困境?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恒源堅定了“揚帆出海”的發展方向。“如果在海外建一個初加工煉油廠,把下游產品拿到國內,那么原油原料就更有保障。”王有德說。他帶領團隊先后到南非、中亞、中東等地考察,尋找機會開拓海外市場。
2015年,因油價波動,國際上不少煉油企業開始戰略收縮。當殼牌馬油出讓股權的消息傳來,王有德非常興奮,多年的求索迎來機遇。“如果建新廠,周期至少4年。殼牌馬油作為馬來西亞第二大煉油廠,地理位置等各方面都比較適合,并購對于我們是一個好機會。”王有德說。
并購競標中,恒源與來自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的5家公司同臺角逐。作為地方企業的恒源,國際化程度不高是最大短板,對此,恒源聘請經驗豐富的“外腦”,協助開展國際并購。經過2輪15次談判,共同的愿景讓恒源和殼牌馬油成功牽手。
2017年1月6日,殼牌馬油正式更名為恒源馬來西亞煉油有限公司(簡稱恒源馬油),并隆重舉行換旗儀式。現場,面對500多名職工,王有德宣布了“三不變”原則——保持管理團隊相對穩定不變、優秀企業文化穩定不變、員工待遇相對穩定不變,員工們用熱烈的掌聲回應。恒源馬油執行總裁David Keat對王有德說:“最初洽談時,您就提出了‘三不變’原則,今天面對全體員工再次重申,說明當初的承諾不是‘空頭支票’。”
接手后,恒源馬油當年就實現扭虧為盈。富有智慧的“三不變”以及企業效益快速回升向好,讓馬來西亞當地員工感受到了“穩穩的幸福”。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像一束光,開啟了一條互通有無、和合共贏之路。在恒源馬油,國內先進技術和裝備會第一時間漂洋過海得以應用。
并購之初,企業執行的是成品油歐II標準,要達到馬來西亞政府要求的歐V標準,亟須改造生產線。
按照國際行情,需要投資幾億美元,而運用國內技術裝備則大大降低成本。“國內改造升級類似生產線的技術已非常成熟,只是缺乏國際推廣能力,一直未進入國際市場,同樣水準的國產設備價格也遠低于國際同類產品。”王有德說,“再比如,國內成熟的汽油脫硫技術,在恒源馬油推廣后,降低生產能耗的同時,也減少了污染。”
丙烯、石腦油、混合芳烴……隨著各類新產品的推出,在馬來西亞,恒源馬油不僅升級了生產工藝和裝備,還延長了化工產業鏈條。
2019年3月,在馬來西亞布城財政部辦公室,馬來西亞財政部長YB Lim Guan Eng會見王有德,肯定了恒源馬油在增加當地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的作用。
從扭虧為盈到年盈利28億元,當下,恒源在馬來西亞的發展進入穩定上升階段,并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承擔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機場用油供給,負責馬來西亞液化石油氣民生戰略儲備項目,保障突發情況下的民生用氣需求。
海外“心臟”強勁,國內發展可期。馬來西亞煉油廠作為重要環節,對恒源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今年11月,恒源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將正式投產,恒源將逐浪高端碳材料領域新藍海。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恒源‘出海’,對德州正在走出去、想走出去的企業都具有借鑒意義,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給了我們良好契機,我們要深化國際合作,尋求更大的發展機遇。”王有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