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到2035年,建成能力充分、覆蓋廣泛、結構合理、便捷順暢、銜接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形成高效率的“一軸兩廊十通道”交通網主骨架,建成以軌道網、公路網為主干,內河水運網為補充,沿海港口群、機場群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綜合交通樞紐高效銜接的“三網兩群一體系”,有力支撐“123”客運通達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內1小時通達、省內各地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和“123”物流網(省內1天送達、國內2天送達、國際主要城市3天送達),山東省作為東北亞乃至“一帶一路”的綜合交通樞紐作用更加顯著。
《綱要》提出,到2035年全省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布局總規模達到5.06萬公里以上。鐵路網125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城際)鐵路6500公里以上,普速鐵路6000公里以上;干線公路網35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公路15000公里以上(含研究線位約3000公里),普通國省道20000公里以上;內河航道3100公里以上;沿海主要港口3個,地區性重要港口4個,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400個;內河主要港口1個,地區性重要港口4個;運輸機場16個,通用機場100個。
在覆蓋廣泛方面,《綱要》提出實現市市有機場、通高鐵,縣縣雙高速。高鐵站服務范圍覆蓋全部縣(市、區)。二級及以上公路覆蓋全部鄉鎮節點。鐵路覆蓋全部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港區、重點物流企業及物流園區。沿黃兩岸所有縣(市、區)擁有一條及以上過黃高等級公路。農村公路覆蓋全部自然村。綜合立體交通網等級結構進一步優化,普速干線鐵路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70%和100%,高速公路六車道及以上占比達到50%以上,內河三級及以上航道占比達到39%以上,4F級機場達到3個。
到2035年,省域交通節點連接將更加便捷順暢,基本實現鄉鎮及以上行政中心30分鐘上高速,縣級行政中心45分鐘上高鐵、60分鐘到機場,設區市行政中心30分鐘上高鐵、50分鐘到機場。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建成“濟南、青島兩心輻射,臨棗濟菏一帶相連”的一體化交通網。對外與京津冀、長三角、黃河流域地區及周邊省份之間的快速通道布局更加完善,高速(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省際出入口分別達到15、39個,全部省際相鄰縣均有高速公路連接。
《綱要》明確,到2035年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數量達到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數量達到4個。多式聯運換裝1小時完成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過程、全周期綠色化。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不斷降低,交通污染防治達到全國先進水平。主要通道新增交通基礎設施多方式國土空間綜合利用率提高80%,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建設比例達到95%。
到2035年,基本實現綜合立體交通網基礎設施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率達到90%。交通基礎設施耐久性和有效性顯著增強,設施安全隱患防治能力大幅提升。交通網絡韌性和應對各類重大風險能力顯著提升,重要物資運輸高效可靠。重點區域多路徑連接比率達到95%以上,綜合立體交通網安全設施完好率達到95%以上。
《綱要》還明確了遠期目標,即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交通基礎設施總體水平達到全國領先、世界一流,設施更先進,保障更有力,服務更優質,人民更滿意,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
(大眾日報記者 常青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