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又一次“出圈”了。
近日,“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2023北京推介活動舉行,通過國際化展示交流活動,進一步提升“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影響力,為推動山東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這是繼去年9月山東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主動遞出“好客山東,好品山東”新名片后,再次向外界展現山東的區域形象和綜合競爭力。
品牌強省,山東何以走在前列?
“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2023北京推介活動舉行。本文圖片均來自 澎湃新聞記者 林夢希 攝
01
山東,究竟“好”在哪里?
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獨屬于自己的區域品牌,廣東的“制造業當家”,四川的“蜀里安逸”,河南的“美豫名品”,上海的“四大品牌”,不一而足。
反觀山東,“好客山東”與“好品山東”之中的“好”,成為這座經濟大省最為獨特的品牌符號。
“好客山東”的說法可謂廣為人知,早在2007年一經提出,就迅速傳遍大江南北,被無數省份和城市所效仿。
是否“好”自己說了不算,而要看能否經受住時間的考驗。16年多過去,“好客山東”仍舊是山東文化形象的最佳宣言,得到全國上下的廣泛認可;而今年上半年的“進淄趕烤”,更將“好客山東”展現得淋漓盡致,足見其生命力之強。
究其原因,深植于齊魯大地“禮儀之邦”與“好客之道”的文化基因,對“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現代闡述,對山東人豪邁熱情、崇禮尚賓的形象的精到概括,讓“好客山東”自一開始就充滿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將“好客”與山東綁定在一起,既豐富了山東的文化形象,也為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創造了更大的空間。
早在2019年,山東省旅游總收入就已突破萬億大關,相比2012年翻了一倍有余;而今年前三季度,山東旅游總收入達到7309億元,實現強勁復蘇。
與之對比,“好品山東”這一概念的推出,只有三年多時間,但已成了山東品牌強省繞不開的存在。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山東成為中國“地大物博”的縮影,自然容易孕育出豐富的“好品”。
同時,山東是我國農業第一大省、人口第二大省、工業第三大省,一流的制造能力,疊加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讓山東的產品競爭力穩居前列。
這是山東“好品”誕生的基礎,而“好品山東”品牌的誕生,則與當下的經濟背景不無關系。
一方面,隨著山東經濟一路向上,山東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躋身中國500強乃至世界500強企業矩陣,唱響了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影響力,山東品牌開始走向世界。
根據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發布的 2023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山東共有45家企業上榜,總量位居全國第三,僅次于北京和廣東。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從高速增長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居民對于消費升級的需求,省市對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國家對于科技創新的需求,共同交織在一起,呼喚更深層次的品牌戰略。
同時,近年來,山東在全國率先開啟新舊動能轉換的探索,在淘汰大批落后產能的基礎上,培育出了一批新動能,這些新動能正在成為“好品山東”的主力。
就此而言,“好品山東”的推出,既是全面展現山東綜合競爭力的必須,也是凸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之舉。
02
好品山東,競爭力有多大?
今年以來,山東連續發布兩批“好品山東”遴選品牌名單,共有328個品牌位列其中,制造業占了絕大比重。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41個工業門類的國家,而山東則是唯一擁有全部工業大類的TOP5經濟大省。
正如中國制造響徹全球,深刻重塑國際貿易格局,山東制造孕育出的“好品山東”,同樣成為全國乃至全球不容忽視的存在。
日前,“中國高鐵出海第一單”——印尼雅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其中最核心的“復興號”動車組列車,也是我國首次出口的高鐵列車,正是由青島的中車四方公司設計制造,為名副其實的“山東造”。
近年來,我國先后實現第一艘國產航母、第一架國產大飛機、國產首制大型郵輪“零”的突破,背后都不無“山東力量”的貢獻。
在消費品工業領域,“好品山東”更是在全球“攻城略地”,如今,中東非、南非最大的家電品牌雙雙來自山東,一個是海爾,一個是海信。
可見,從消費品工業到大國重器,從傳統優勢產業到高新產業,山東制造正在全面突圍。
在許多人的傳統印象中,山東雖然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大省,但傳統產能占工業比重70%左右、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比重70%左右的產業格局,成了制約長遠發展的難題之一。
面對這一局面,山東在全國率先開啟了新舊動能轉換的全新探索,逐步實現產業層級的蛻變。
早在2018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獲批,這是全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在此基礎上,山東打造了以“十強”產業為主的新動能,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高端化工等新興產業,成了新型工業化的主要方向。
這些“新質生產力”的崛起,不僅鞏固了山東既有產業的優勢,還進一步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讓“好品山東”的品牌矩陣得以不斷擴容。
如今,許多人對山東“傻大黑粗”的產業印象已經得到改觀,在各大科技、產業榜單上,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山東身影”。
數據顯示,山東省已擁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86家,位居全國第二;專精特新“小巨人”756家,位居全國第三,競爭力之強,可見一斑。
此番亮相“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2023北京推薦會的“好品”,既有以海爾、海信、青島啤酒為代表的歷久彌新的經典品牌,也不乏以浪潮科技、歌爾穿戴為代表的新賽道產品,更有全球首輛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核心科技力量。
每一個舊動能的升級,每一個新動能的誕生,都會帶動一家企業乃至一個產業的變革,最終為造就一個又一個享譽國內外的品牌,創造更大可能。
03
品牌強省,正在重塑區域競爭格局。
長期以來,區域競爭,往往集中于GDP總量、財政、產業等“硬實力”層面,而忽視了品牌競爭力等軟實力的重要性。
放眼世界,美國之所以能塑造全球性的影響力,除了經濟、科技、軍事等實力的支撐外,跨國公司、好萊塢電影、世界500強企業等品牌帶來的助力不容小覷。
隨著中國晉級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世界500強企業矩陣日益龐大,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就成為必然。
當品牌戰略上升為新的國家戰略,幾乎每一個省市都在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體系,躋身品牌強省(市)的競逐戰。
廣東、浙江等地紛紛以“制造業當家”或“制造強省”自居,塑造“廣東制造”或“浙江制造”的金字招牌。
上海則是系統性提出了“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擦亮“上海”二字本身的光環效應。
深圳等地則力圖擺脫“世界工廠”的傳統認知,以高新產業重塑區域形象,以“創新城市”作為自己最響亮的招牌。
而更多的省市,則試圖借助流量經濟帶來的狂歡效應,通過打造網紅城市迅速出位,刷新在全國的存在感,從而強化城市的知名度。
然而,品牌建設不是千城一面的模仿游戲,而是根植于地域文化、歷史積淀、產業結構、創新意識之中,從而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山東在這方面,起步更早,且走得更遠一些。
作為全國首批實施品牌戰略省份之一,早在2002年,山東就成立了“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2007年設立“質量興省工作領導小組”,后來升級為”山東省質量強省及品牌戰略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足見重視程度之高。
從“好客山東”到“好品山東”,山東的品牌戰略,不再局限于某一產業或某一領域,而是橫跨文化、產業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產品、企業、行業、區域、地理標志“4+1”品牌體系,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公共區域名片,為高質量發展蓄積更大動能。
如果說“好客山東”體現的是文化和精神,“好品山東”體現的是產業和質量,兩者結合,才能真正體現山東之“好”的完整內涵。
根據規劃,力爭到2025年,“好品山東”競爭力位居全國區域品牌前列,到2030年“好品山東”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區域品牌的近期和中期目標,助推山東從品牌大省向品牌強省邁進。
山東率先晉級為品牌強省,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近年來,“南北差距”取代“東西差距”的說法廣為流行,北方需要經濟大省勇挑大梁。作為北京經濟第一大省,被賦予 “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重任的山東,自然要擔起重任。
北方能源大省眾多,傳統動能占比遠高于南方省份,幾乎所有地區都面臨新舊動能轉換的壓力。背靠全國唯一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戰略,山東正處于“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關鍵階段,有望為其他地區探索更多可行的參考經驗。
無論是體現國家戰略下的“山東擔當”,還是自身轉型發展的需要,山東都有必要先行一步,借助“好客山東,好品山東”的品牌效應,率先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