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現彬,男,中共黨員,1984年5月生,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武城縣供電公司檢修工區副主任,高級工程師。他扎根電力檢修一線16年,完成各類保電1500余次,參與全縣15個變電站新建改造。他練就了一項“聽聲辨故障”的絕活,精準高效完成設備消缺8000余次。他建立公司第一個變電實訓室,首創學用一體化培訓方法,培訓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檢修隊伍。張現彬還積極投身于公司科技創新和質量管理創新項目的實施,榮獲德州市優秀創新成果二等獎,德州市第二屆科技工作者創新大賽銅獎,兩次榮獲山東省電力職工創新成果三等獎、德州供電公司QC創新成果一等獎;他帶領的QC小組榮獲山東省電力公司“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取得實用新型專利13項、發明專利2項;他編寫的班組對標典型經驗,首批入選山東省電力公司前100列。近年來,張現彬曾榮獲德州市“優秀共產黨員”“德州工匠”、德州市電力系統“十年春節保供電先進個人”等榮譽。
創新,精抓細節打造高效檢修
2007年,張現彬入職后分配到變電檢修一線,從此與變電站設備結下了不解之緣。張現彬瞄準生產現場需要,以技術提升促進變電站設備檢修提質增效。他以特高頻局部放電檢測為突破點,深入研究特高頻局部放電檢測原理、檢測儀器、檢測方式,提出了特高頻局部放電檢測技術方法。千百次的實踐積累,他練“聽聲辨故障”的絕活,極大提升了設備缺陷查找的效率和準確率。
“實際上這里邊正常的是第三段。第三段這個聲音比較復雜,它里邊有一個‘嗡嗡’的聲音,那是變壓器正常運行的時候振動發出來的一個聲音,同時還有一個‘嘶嘶’的聲音,那是變壓器的引線在外表空氣中的一個電域放電。”張現彬向徒弟傳授“如何從5種不同的變壓器運行聲音中辨別異常”的工作經驗。
張現彬憑借這一“絕活”解除了城區供電隱患。2016年9月,他巡查110千伏新城變電站時,在變壓器“嗡嗡”聲響中聽到了一陣“咔咔”聲,但是隨即就消失了。于是,他將此事上報,經公司批示后,張現彬和同事們對1號主變進行了停電檢查,對變壓器進行了拆檢,發現內部固定線圈的螺絲在不斷震動中發生了松動,一旦螺絲脫離,線圈脫離工作就會引起變壓器跳閘,城區供電都會中斷。消除安全隱患后,張現彬特地將此次故障處理過程整理成了資料檔案,方便今后的查閱參考。
張現彬經常運用工作經驗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也讓他抓住了很多人都容易忽略的細節。在他看似粗糙的外表下,包裹著一顆精益運檢的火熱心臟。
勤懇,頑強意志攻克艱難困境
16年間,他奔波于零散分布在縣城各處的15個變電站,近的1公里,遠的50公里,10萬公里的檢修路程見證了他的意志。
2018年,公司將2座35千伏變電站和1座110千伏變電站的改造升級任務提上了日程。2月份下旬,張現彬接到第一項變電站改造任務——滕莊變電站,一座具有21年歷史的老站。為了尋求一個最合適的改造設計方案,張現彬把變電站值班室收拾出來,變成了臨時休息所,白天執行其他的檢修任務,下班后他就到滕莊變電站,一人一電腦,一點點實地定點走位、設計畫圖,燈亮到凌晨一兩點鐘。經過30多個日夜,設計圖終于通過了審核研究,連續4個月的改造過程,他永遠都是離開施工現場的最后一人。7月份滕莊變電站順利改造完成,成功送電當天,張現彬就把他的“臨時宿舍”搬到了白莊變電站……
2018年,張現彬碰到了最難啃一塊硬骨頭——甲馬營變電站改造工期壓縮。因為臨近年底,公司要求在12月20日之前完成所有施工任務,面對幾經壓縮的2個月設計改造期,張現彬60多天常住在變電站,帶領同事早出晚歸,于12月20日封網之前,甲馬營變電站順利送電。
傳承,奉獻精神鍛造過硬隊伍
張現彬不僅要求自己技術過硬,還不忘“傳、幫、帶”,對自己的技術從不保留。他從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動履行黨員職責,影響帶動身邊每位同事。
他樂于將理論和工作技能傳授于青年職工,使之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張現彬利用變電站退役設備,建立了公司第一個變電實訓室。首創學用一體化的培訓方法,打破了一直以來培訓工作與現場實際相脫節的局面。他一改以往各專業技術比武各自為戰的方式,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實現了員工一專多能,全面發展。他帶領的團隊榮獲市公司二次技能比武和運檢專業“實訓實踐”擂臺賽三等獎,兩名同志被評為復合型人才。
“電網安全事關千家萬戶,不是我一個人能保障的,所以我把我的技術分享給大家,把一個人變成一群人,把不會的教會,把會的教好,把好的由‘工’變‘匠’,這樣就會有更多的技術能手一起守護電網安全。”張現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