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亮,男,漢族,中共黨員,1981年7月出生,樂陵市文化館副館長。自參加工作以來,梁亮一直任職于樂陵市文化館,從事文藝創作、音樂培訓、文藝表演等工作,在工作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從文藝愛好者到文藝“多面體”,梁亮秉持“一切為了群眾”的初衷,20余年間扎根基層“種文化”,搭建文化惠民平臺,讓基層文化“百花園”花開遍地。他先后榮獲首屆山東省“齊魯最美基層宣傳文化工作者”、“棗鄉英才”、“德州市文化之星”、德州市“抗擊疫情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反腐倡廉宣傳工作先進個人”、樂陵市“優秀共產黨員”、學雷鋒“優秀志愿者”、樂陵市“好人之星”等稱號。
深耕創作的文藝“多面體”
集曲藝、舞蹈、聲樂、演員、編導技能于一身,梁亮與文藝的結緣自幼時開始,并在工作后得以延續。“從小就特別喜歡文藝”,談及文藝工作,梁亮內心愉快且滿足。他在校期間就學習了音樂、舞蹈、鋼琴、曲藝表演等,不斷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提高藝術修養。畢業后調入樂陵市文化館工作,成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由此,梁亮開啟了人生新的“舞臺”體驗。
基層文藝工作面對老百姓,在對接群眾需求的同時提供豐富的文化產品供給。最貼近人民大眾的文化舞臺樂陵春晚便是梁亮與群眾溝通的橋梁和紐帶。自1997年在學期間首次入選參演樂陵春晚群舞表演以來,梁亮與春晚的緣分已持續26年。
值得一提的是,從最初的群舞演員到導演再到編劇,梁亮幾乎擔任過春晚舞臺的所有職務。“每一年都是一次鍛煉和蛻變。”梁亮說,“二十多年來樂陵春晚變化很大,舞臺燈光從開始的普通色片燈光到現在的電腦光束燈,從當時的爬著梯子掛燈到現在的電動升降燈桿,音響上從當年的每個節目一盤磁帶,到現在的數字調音臺電腦聲卡放音樂,從當年的美術老師用彩筆畫背景,到現在的LED顯示屏,變化很大。每年的節目也是緊跟時代腳步在變化在提高,我也是從群舞演員成長為舞蹈編導,從相聲小品演員成長為編劇導演。”梁亮坦言。
與春晚的變遷相伴,20多年來,梁亮也深耕創作領域,成為用作品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文藝“多面體”。近年來,梁亮為樂陵市春晚創作相聲《憶童年》《樂陵喜事》《風雨歷程》,系列相聲《樂陵話》《我愛樂陵話》,《我要盤盤他》《我再盤盤他》等作品,《我要上春晚》《賣棗》等小品作品,將基層文藝工作演繹得有聲有色。梁亮開始說相聲,既是工作需要,又是出于愛好。剛開始是自己學著說,為了學得更全面更系統,他自費去濟南、北京學習相聲,2017年,梁亮就去北京找到了現在的老師。
2018年,在師父宋德全的支持下,梁亮和搭檔郭本勇登上了“北京周末相聲俱樂部”的舞臺。“其實我們倆當時挺不自信的,畢竟那是北京有影響的相聲園子。師父就鼓勵我,還給我出了個點子:自我介紹的時候說我們來自山東,山東是孔孟之鄉,大家就有掌聲了;然后說是山東德州的,德州是相聲祖師爺東方朔的故鄉——一提到這兒,臺下掌聲就很熱烈;最后說是德州樂陵,樂陵是金絲小棗的故鄉。這樣,效果很好,還宣傳了自己的家鄉。”梁亮說,各類藝術之間相輔相成,自己涉獵廣泛,有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相聲界有句行話叫做‘演員的肚——雜貨鋪’,啥都得會,會啥就能用上啥。相聲中有‘柳活兒’,我們張嘴就能唱上一段。比如我們寫的那個相聲段子《風雨歷程》,在一次比賽中得了一等獎第一名,其中的一個亮點就在于唱——那是用了技巧的,用了合唱當中的‘輪唱’。很多相聲演員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但是我們能做到。”
梁亮不但重視表演技巧,也非常重視新作品的創作,但是這真的會付出很多,不吃飯熬夜是正常的,有時候趕上創作通宵不回家也是常有的。“搞曲藝,必須緊跟時代,不斷推出新作,否則,同一個包袱用多了,觀眾就聽膩了,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尤其如此。”梁亮說,“我們的新段子,一方面是要在生活中尋找靈感,另外,就是要‘碰撞’。我跟我搭檔每人寫一個,湊在一起交流碰撞。可能本來兩個人寫得都不行,但在碰撞中就成了。我們不斷地想,不斷地碰,不斷地寫,寫了之后看看行就用,不行就推翻重新寫。創作最難的時候能為了一個相聲作品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熬到凌晨一兩點鐘都是很正常的,有時候快睡著了,突然有個好‘包袱’,就趕緊爬起來拿筆記下來,等白天再試試能不能用到自己的作品里。”因為相聲表演出色,自2018年至2022年梁亮連續兩屆被中共德州市委宣傳部聘為市委宣講團(曲藝類)宣講員。連續參加了7年的中國夢系列宣講,七年中創作表演了7個相聲作品,走進慶云縣、樂陵市、寧津縣、陵城區、臨邑縣、德城區、德州經開區、德州市職業技術學院、德州市黃河涯鎮、德州市住建局進行宣講每年歷時一個月,宣講近三百余場。把黨的方針政策以相聲的形式送到百姓心中。
深入基層搭建文化惠民平臺
潤物無聲的公共文化服務以廣袤的文化沃土為依托,在基層文化工作者的潛心澆灌下盛開出絢麗的花朵。以基層為陣地、群眾基礎廣泛的廣場舞便是文化惠民的有效抓手。
“廣場舞入門的門檻比較低,愛好者的年齡跨度也比較大,上到八十歲的老奶奶,下到八歲的小朋友,只要身體允許,都可以參加到廣場舞隊伍中來,這是一項覆蓋面最廣的群眾文化活動。”在梁亮看來,“廣場舞對上可以銜接秧歌,原來扭秧歌的那些人完全可以通過兩三節課的培訓,就加入到廣場舞的運動中來;廣場舞對下可以作為廣播體操的替代,它同時具備鍛煉身體的屬性。”
梁亮在深入基層的同時一直致力于樂陵廣場舞的發展繁榮。“廣場舞作為一個過渡時期的藝術形式,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實廣場舞是可以向上、向下延伸的。”梁亮說,“例如,喜歡廣場舞的可以繼續向舞蹈、柔力球、旗袍秀等方面拓展,喜歡廣場舞音樂的可以繼續向合唱等方面拓展。廣場舞作為一個窗口,讓群眾接觸到了藝術,讓大家明白藝術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接地氣的。我認為這是廣場舞最大的意義所在。”
梁亮是德州市舞蹈家協會理事、德州市廣場舞協會秘書長;他是遠近聞名的“文藝輔導員”,人們都說:“在樂陵,走到大街上,老頭兒老太太們都認識他”。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梁亮關注的其實不是廣場舞,而是群眾最歡迎的文化活動。“一切為了群眾,僅此而已。”梁亮表示。“我是去‘種文化’,而不是去‘送文化’,開始的時候可能是以我為主導,帶著大家玩藝術,時間長了之后,我要把位置讓出來,培養文化骨干,讓群眾在沒有我引導的時候也能自發組織活動。”梁亮表示,只有這樣,文化的種子才能種下去,基層文化生活才能更加繁榮,群眾的文化生活才能更加豐富。
基于此,自2013年至今連續10年時間,他走遍了樂陵市的所有村莊,培訓、排練、指導、教學廣場舞,使樂陵市所有鄉鎮(街道)的1098個自然村都能夠有自己的廣場舞隊伍,真正做到文化惠民,完成了十、百、千工程,帶動了樂陵市廣場舞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截至目前,樂陵市成功舉辦八屆大型的群眾舞蹈展演和舞蹈培訓,受到廣大文藝愛好者的喜愛。
讓基層文化“百花園”花開遍地
自2012年開始至2019年,周末劇場已經成了樂陵的文化品牌,每個周六晚上的老年觀眾達到上千人,梁亮就犧牲自己周末的休息時間,在連續八年的周末劇場中都擔任主持人和音響師、燈光師三項工作,在工作中任勞任怨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
2018年梁亮組織策劃樂陵大型舞劇“始皇東巡”,2019年組織策劃大型活動“拜月大典”,2019年組織舉辦了3期農民畫培訓班,梁亮任班主任,從培訓班走出了兩位農民畫家其作品于2020年成功進入國家畫展,并被國展所收藏。2021年樂陵組織排練了大型舞臺劇“富平鎮”出演男一號王存厚,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2020—2022疫情期間梁亮創作并錄制了山東快書作品《打贏防控阻擊戰》、《人民英雄贊》,錄制了詩朗誦《致敬英雄》、《共產黨員》,還網絡指導學生錄制了舞蹈《武漢伢》等作品,這些作品在山東省非遺保護、德州市委宣講團、德州曲協、樂陵新階聯、文化樂陵等平臺發表,為人們在抗“疫”期間提供了精神食糧。
2022年梁亮組織招募近500人組成了“那時花開”合唱團,合唱團分四個團,課程免費學免費唱,為群眾搭建了學習聲樂的好平臺。
2023年3月梁亮被評為全省“齊魯最美基層宣傳文化工作者”,山東商報、大眾網、學習強國平臺均有報道。同年為了配合德州市旅游發展大會,梁亮負責大型經典音樂史詩《長征組歌》的組織排練,歷時5個月,演出非常成功,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梁亮還組織廣場舞隊伍30余支,配合中國電視報欄目“在中國大地上邊走邊跳”的錄制,為宣傳樂陵做出很大貢獻。
梁亮表示:“無論是曲藝、舞蹈、聲樂,還是其他藝術形式的創作和演出,靈感、出發點、落腳點都在民間,在基層。藝術的春天在民間,只要百姓喜聞樂見,我的付出就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