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女,55歲,禹城市畜牧業發展中心總獸醫師、研究員,禹城市政協常委。1991年,23歲的她從萊陽農學院牧醫系畢業,來到禹城最基層的獸醫站,這一干就是32年。該同志業務水平高,鉆研勁頭足,創新意識強,實績影響大,自身形象優,先后榮獲山東省科普專家人才庫農業技術類專家,山東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特聘實用技術專家,山東省優秀致公黨員,德州市三下鄉活動先進個人,德州市十大杰出畜牧獸醫師、禹城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道德模范、“五一勞動標兵”等稱號。
傾心科研——畜牧科技領頭雁
劉玉玲同志積極開展畜牧先進技術研究與推廣,主持完成國家、省、市級《魯西黃牛肉用新品系研究及產業化開發》等技術開發項目20多項,主持5項科研技術,主持制(修)定地方標準5項。在《山東畜牧獸醫》等省級以上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成為畜牧學術領頭雁。通過示范與推廣奶牛精細化養殖、優質肉雞標準化健康養殖、“糧改飼”高產高效生產利用模式等實用技術,培植出存欄100萬只肉雞的和潤、和豐等企業,維多利亞、視界牧業兩家萬頭奶牛牧場;連年主持實施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基層農技推廣等項目,引導養豬場健全生物安全措施,提升生豬產能和產業化整體水平,實現了畜牧業的節本增效和轉型升級。
2017年8月份,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山東期間,劉玉玲同志主要負責畜禽養殖三區劃分、禁養區養殖場關搬、非禁養區養殖場整改提升等工作,隨時上報調閱資料,冒著高溫酷暑安排部署落實畜牧環保工作,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天晚上12點之后才能休息,晚睡早起連軸轉,孩子、老人都顧不上,有幾次幾乎暈倒,這種敬業奉獻、勇于負責、敢于擔當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目前,全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到100%,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3%以上,實現了生態健康養殖,農牧業綠色發展。
竭力服務——農民增收貼心人
劉玉玲同志長期堅持在畜牧業生產第一線,風雨無阻、不辭辛苦,積極推廣畜禽品種改良、畜禽疑難病診治等畜牧獸醫先進科技。每年都深入基層指導百余場次,農技講座30多場次,大力推廣畜牧獸醫新品種、新技術,指導建成無公害基地30處,有機產地3處,國家省市級標準化示范場76處,省級種畜禽場3處;主持特色畜牧業、省級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等多個項目的績效考核和順利驗收;親自指導維多利亞萬頭奶牛場通過了“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的驗收,是山東省唯一通過驗收場。鼓勵項目實施單位以結對幫扶、入股分紅、合同用工等方式,帶動38個省定貧困村502口貧困人員脫貧。
沖鋒陷陣——疫情防控戰斗員
面對日趨嚴重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勢,作為應急預備隊的權威技術專家,多方搜集資料,積極正確引導,牽頭編制《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非洲豬瘟》等技術宣傳資料并印發10多萬份。同時,她不顧年幼的孩子和年老多病的雙親,沒有星期天、節假日,不分早晚,不管什么時候接到疫情,都是及時趕赴現場。有一年冬天,她20多天早出晚歸盯在辛店鎮養鴨小區現場指導鴨病防控工作,直到12月27日她在趕往辛店鎮的路上聽到父親病逝的噩耗,她幾乎癱軟在地,悲痛欲絕,深切感受到“自古忠孝難兩全”的滋味。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劉玉玲同志第一時間到涉牧企業進行調研,主筆撰寫調研報告,針對新冠疫情對畜牧業的影響提出對策建議,得到市領導的肯定并作出批示。同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畜牧業新形勢、新問題,加強服務指導,協調對接,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
戰勝病魔——春風喚回幸運兒
劉玉玲同志由于超負荷付出,積勞成疾,曾被診斷出重癥,動手術、做治療,以堅強的毅力抗擊病魔。她置個人安危于不顧,舍小家顧大家,時刻工作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現場和畜牧業生產一線,她以不信春風喚不回的堅強和自信,十六年工作中抗爭、驅逐病魔,她說是老百姓把我當主心骨,我把鄉親們當成了救世主。
2022年以來,舉辦線上線下培訓10余期;為33家養殖場指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和整縣推進項目實施;對30家生豬調出大縣項目單位進行指導、督導、驗收、審計;承擔省級試點工作兩項,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爭取到總投資4067萬元的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和56萬元扶持資金的家畜繁殖專員特聘計劃試點縣市;指導21家規模養殖場安裝除臭設施;搶抓省農擔“戰疫情、保供給”的保費減半、貼息等優惠政策機遇,積極和農商行、郵政銀行、農行等金融機構對接,為養殖場戶發放貼息貸款。
參政議政---雙崗建功勤獻言
作為一名致公黨員、政協委員,劉玉玲在平凡的崗位上,無私奉獻,雙崗建功,展現了致公黨員奮斗無悔的良好風貌。她熱愛黨派和政協工作,積極參加社會調研,反映社情民意,認真履行致公黨員、政協委員的職責。她尤其注重發揮專業優勢,圍繞養殖業帶動農民增收存在的難點,積極建言獻策,累計提交相關提案46個,撰寫社情民意信息35篇。
劉玉玲同志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的感人事跡在《農民日報》《聯合日報》《德州日報》《共筑幸福與夢想》《統戰簡訊》《政協委員風采錄》《禹城市報》等新聞媒體作了報道,在當地廣為傳頌,教育激勵了更多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樹崇高信念、干為民事業、塑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