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向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致賀信指出,中國學是歷史中國之學,也是當代中國之學。習近平的賀信,深刻闡明了中國學研究的重要意義,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中國學研究繁榮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今天,黨建網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相關重要論述,與您一同學習領會。
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
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展而來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
——2014年10月13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了解歷史、尊重歷史才能更好把握當下,以史為鑒、與時俱進才能更好走向未來。
——2016年6月22日,習近平在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的演講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歷史記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敗,重視、研究、借鑒歷史,了解歷史上治亂興衰規律,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啟示。重視吸取歷史經驗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
——2018年11月26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其中的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021年3月22日,習近平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時的講話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馬克思說,“凡是民族作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們為人類社會而做的事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
——2022年5月27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2023年2月7日,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有文明的互鑒才能實現共同的進步
知古鑒今,繼往開來。歷史充分證明,只要堅持兼容并蓄、開放包容,人類文明就能不斷發展繁榮。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化解人類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需要依靠物質的手段攻堅克難,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誠意正心。
——2023年2月,習近平復信希臘學者
中國共產黨將致力于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植根于豐富多樣、源遠流長的文明傳承。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各國現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并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
我們要堅持文明交流互鑒。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百花齊放才能讓世界春色滿園。多姿多彩是人類文明的本色。正因為各國歷史、文化、制度不盡相同,才需要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2023年8月22日,習近平在2023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的致辭
轉載請注明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監制:苗遂奇
審核:古麗娟 王群星
責編:趙瑞熙
校對:白夢潔
制作:王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