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人民至上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眾健康
——訪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常樹風
□本報記者滕璐
“我們始終認為,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優質醫療服務,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和價值追求。”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常樹風接受采訪時表示,全市衛生健康系統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就醫急難愁盼問題,全力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增進群眾健康福祉。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75.05歲提高到79.94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由10.52%提升至29.2%,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由34%以上降至27.42%,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加速破解。這些數據的背后,與我市醫療服務能力提升、中醫藥事業創新傳承發展、“互聯網+醫療”塑造診療新模式是分不開的。
聚焦群眾需求,持續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我們堅持強專科、抓人才、強隊伍的發展思路,著力提升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和質量。”常樹風說。積極開展內育外引,各類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截至2022年底,全市衛生人員總量達到4.88萬人,全市每千人口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分別提高到5.34、3.06、2.84。重點專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達20個,縣域臨床重點專科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全省45個重點專科建設單位中,我市占7個。9家縣級綜合醫院入選國家“千縣工程”,胸痛、卒中、創傷等“六大中心”建設縣市區覆蓋率達到100%。推進資源共享,優質醫療資源加速匯聚。我市出臺了《關于加快引進優質醫療資源的意見》,先后與110余家京津冀優質醫療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今年前三季度,累計引入專家工作室70個、高層次人才145人,對接院士、博士12人,與京津冀優質醫療資源合作成果達149項。
深化醫改,守護民生福祉。研究制定《深化“三醫聯動+中醫藥”集成改革方案》等醫改政策20余個,構建“1+N”改革政策體系。建成醫共體19個,打造10家樣板中心鎮醫養結合體,新建343家中心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達標率達100%,基本形成農村地區“15分鐘健康服務圈”。全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成效明顯,今年5月,獲國務院督查激勵,獲得激勵獎金1000萬元。
推進傳承與創新,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全市中醫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完善,10個縣市區建成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129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名醫或名醫工作室,
543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建有中醫閣,讓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中醫藥服務。中醫藥文化宣傳氛圍日益濃厚,開展中醫藥義診“雙百”活動、中醫藥文化健康宣講“雙百”活動、中醫助力基層康復“雙百”活動、中醫藥適宜技術“體驗月”活動和中醫藥適宜技術進鄉村、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等5大中醫藥主題活動,建成11個省市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5個省級中醫藥文化建設示范單位。
聚焦便民惠民,推行“互聯網+醫療”新模式。我市打通電子健康卡與影像數據共享通道,形成“鄉鎮拍片、縣級審片、市級復核”三級影像分級診療新模式,累計完成三級會診5萬余例。全面整合電子健康卡和“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平臺資源,在全省率先實現“一院充值,全市使用”。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流程繁瑣、醫保報銷多次跑腿”等問題,打造“舒心就醫”模式,先看病、后付費,百姓看病更方便。目前,已經在16家公立醫院上線,實現市域全覆蓋,累計簽約10萬人,授信金額7200余萬元,服務6萬人次。近日,該模式相關工作經驗被中央改革辦推廣。
“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繼續圍繞群眾健康需求,著力完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中醫藥及基層醫療衛生體系,著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全面提升群眾健康獲得感,持續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常樹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