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鳴宇
“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在干事創業上做到‘功成必定有我’,在個人進退留轉上牢記‘功成不必在我’,始終堅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重在行動,比學趕超、實干爭先。”武城縣委書記朱恩鶴表示,全縣上下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政績為誰而樹、樹什么樣的政績、靠什么樹政績”這一重大問題,身體力行、真抓實干,全力以赴推動武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朱恩鶴認為,答好“政績為誰而樹”的問題,必須站穩群眾立場,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近年來,武城縣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實現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加快城市更新。規劃建設醫養、教育、生態、文旅“四大片區”,深入實施惠民安居、靚化美化等八大工程,總投資過百億元的70個重點城建項目有序推進,成功爭創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創新開展市場化“房票安置”改革,典型經驗被省委、市委主要領導同志批示肯定。二是優化公共服務。投資20億元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00余所,新增學位9000余個,“雙一流”高校錄取人數逐年遞增,連續4年有學子步入清華大學深造。深入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投資15億元的縣人民醫院新院區即將投入使用。三是守牢民生底線。提前完成“十四五”黑臭水體改造,水環境質量考核穩居全市第一,經驗做法全市推廣。大力推行“陽光‘武’餐”項目,獲評2023年全國食品安全優秀案例。12345熱線成績連續4年列全市首位。
關于答好“樹什么樣的政績”的問題,朱恩鶴表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武城縣持續聚焦、不失焦,保持定力、加快發展,經濟運行向穩向好。1至10月,稅收增速33%,工業用電量增速12.6%,均為全市第一。一是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扎實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行動,總投資180億元的34個項目完成簽約,其中過5億元項目7個、過10億元項目5個。投資15億元的三峽新能源儲能電站項目等30余個過億元項目,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成功上榜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二是特色產業積厚成勢。暖通空調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獲評市級主導產業集群,全國首支暖通空調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數上線運行,獲批省級高端裝備制造(暖通類)標準化試點,獲評中國暖通消防風機產業集群縣,被中建集團授予“全國產品供應基地”和“空調安裝勞務基地”,產業稅收年均增幅20%以上。三是開發區發展穩步推進。姿達化工、中科宇航等一批“高精尖”項目相繼落地。堅持“零增地擴容”不動搖,盤活低效用地1162畝,1200畝土地處置工作扎實推進。1至10月,開發區工業投資增速118.93%,工業技改投資增速149.92%,畝均稅收增幅71.73%,相關經驗做法被省委改革辦在全省推廣。
朱恩鶴認為,答好“靠什么樹政績”的問題,需充分認識真干才能真出業績、出真業績,這要求在工作中必須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爭先創優的良好政治生態。在選人用人方面,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明確“八用八不用”,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合理使用各年齡段優秀干部。創新實施“五步工作法”,動態掌握領導干部實績表現,形成“一切工作看實績”的用人導向,被中組部評為“優秀實踐案例”。在優化作風方面,深入整治不擔當、不務實等“五不”問題,重點整治拈輕怕重“做樣子”、庸碌無為“混日子”等五類“躺平式干部”,“嚴真細實快”逐漸成為干部的一種習慣,干事創業活力迸發,敢闖敢試氛圍濃厚,全縣各項工作不斷提速提質提效。在紀律建設方面,探索開展年輕干部教育管理監督“六個一”活動、“六廉工程”,建成全市唯一的青年干部廉潔文化館,全力打造“青春倡廉”武城品牌。創新“1122”同級監督機制,經驗做法被省紀委監委發文在全省推廣。
朱恩鶴表示,武城縣全體黨員干部將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既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一年接著一年干,一錘接著一錘敲,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貢獻更多武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