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志強 通訊員賀曉寧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支撐、城市發展的穩固基石,既創造物質財富、又擦亮城市名片,是塑強城市競爭實力、贏得未來主動的關鍵變量。”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孫洪昌表示,全市工信系統堅決扛牢新型工業化使命任務,聚力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堅持久久為功、實干為要,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著力調結構、優環境、穩增長,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德州實踐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孫洪昌認為,要著力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務實功。近年來,市工信局堅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雙輪驅動,以鏈長制為總抓手,聚焦打造12條標志性產業鏈,強化政策供給、延鏈補鏈強鏈。一是推動項目招引。編制產業發展規劃、產業鏈一體化發展圖譜,按圖索驥、南融北接、“遍訪總部”,深化與京津、長三角、珠三角產業合作。全市新開工標志性產業鏈項目301個,為產業發展持續注入新引擎。二是促進產業集聚。堅持“一縣一集群”,著力提升規模效應和競爭優勢,先后培育天衢新區電子信息等7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德城區新型化工等11個市級主導產業集群,做精做強區域特色產業品牌。三是推進融鏈固鏈。高規格承辦2023中國半導體材料產業發展(德州)峰會、2023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等產業對接活動77場,以推動融通對接、合作共贏為紐帶,促進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卡位入鏈,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著力在提升企業發展質效上出實招。”孫洪昌表示,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達1977家,其中產值過10億元企業53家。一是注重創新發展。市工信局牽頭促成齊魯工業大學(省科學院)“一院一基地一園區”和青島科技大學德州融合創新發展中心在我市落戶,“一鏈三中心”建設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公共科研載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今年,151個項目入選省級技術創新項目計劃,新創建13個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二是注重梯度培育。大力實施“雙50強工業企業”培育工程和“種子”企業培育計劃,提升企業創新發展水平,累計培育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1家、省級5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4家、省級487家。三是推動節能降碳。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圓滿完成地煉、鋼鐵、焦化產能壓減。通過加強節能、節水設備升級改造,提升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累計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9家、省級19家,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1個、省級3個。
全力推進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還要著力在加速數實深度融合上求實效。基于這一認識,市工信局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加速數字技術在工業領域廣泛應用。一是引導和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在全省首發“用云量”指標體系,上云企業達1.1萬家,扎實開展“工賦德州”專項行動,“一月一行業”舉辦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現場會,累計培育5個“數字經濟總部”、189家“晨星工廠”、128個DCMM試點企業,均居全省首位。二是著力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全市建設5G基站達1.1萬個,改造升級低速網絡終端設備25萬部。成功落地魯北大數據中心、高分(德州)對地觀測分中心,搶先布局2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培育13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13個省級數字經濟園區。三是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高純濺射靶材項目、12英寸集成電路用大硅片產業化項目先后通線量產,刻蝕設備用硅材料及硅片擴產項目開工建設,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全面起勢。
“全市工信系統將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積極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以新擔當新作為,始終揚起工業龍頭,挺起制造業脊梁,奮力在新型工業化發展中勇站排頭。”孫洪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