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平在齊魯時代楷模發布現場
□記者王志強 通訊員劉永寬
曾獲得中央企業百名杰出工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的程平又有了新榮譽:12月27日,“齊魯時代楷模”發布儀式舉行,華能德州電廠焊工班班長程平被授予“齊魯時代楷模”稱號。這位緊握焊槍26年的“鋼鐵裁縫”,以初心筑匠心,為廣大勞動者樹立起一面奮進的旗幟。
發布會現場,一個短片展示了程平的工作日常——百余米高的風機上,狹窄的塔筒,負重的程平,蹲在不到1平方米的作業點焊接,每焊3厘米左右就要錘擊一次,數小時后完工。吃飯時手抖拿不住筷子,睡覺時仍感覺在晃。
這不由讓人想起,今年5月,程平在清華大學“勞模進課堂”活動中授課的場景。正是有著“金剛鉆”,才敢在百余米高的風機上為設備“刮骨療傷”,才能站在清華的講臺上侃侃而談。
程平,1974年1月出生于德城區,在部隊當了3年偵察兵后,1995年轉業到華能德州電廠。
從鋼槍到焊槍,程平不變的是那股鉆勁。
1997年,程平來到焊工班。他下功夫是別人的3倍。“別人練倆小時,我就練6個小時,一根300毫米長的焊條我燒20毫米就斷一下,一根焊條便可以練習十幾次接口焊接,準確性自然就提升了。”長久的訓練,讓程平的臉烤得一層層掉皮,眼睛腫脹流淚,但他絲毫不覺得苦,在每一點進步中感受快樂。
他持之以恒,練就了過硬的焊接技術,3年取得I類焊工合格證。
由“工”到“匠”的路并不好走。
“傷痕在身,焊條論噸,腰肌勞損,敢打敢拼。”工友們送給程平的16個字,詮釋了他如何由“工”到“匠”。
“我身上有很多疤痕,這都是焊渣留下的。”程平說,要想干全電廠的電焊工作,需要掌握碳素鋼、碳素鋼管子、合金鋼、鋯合金耐熱鋼、異種鋼5種鋼材的焊接技術。每項技術都要考證,而這些證他都有。
每考出一個證后,程平會再認真實踐兩年,將技術掰開揉碎,爛熟于心。程平坐得住冷板凳,用10年時間練就扎實的基本功,此后工作中,程平焊的焊縫從沒有返工。
無論是“杰出工匠”,還是齊魯時代楷模,程平的榮譽里都有著鮮明的底色:敢于擔當,勇于創新。
2017年6月,程平團隊首創的“高壓調門結合面堆焊修復”項目獲得一帶一路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暨第五屆國際焊接大賽創新表演賽金獎。他也因此敲開國際專家庫大門,成為國際焊接技術頂尖專家。
這項技術是在真空環境中作業,可提高焊接質量。
賽后,香港焊接從業協會團隊專程來德州學習交流,并兩次邀請程平到香港授課,培養港珠澳大橋建設者12名。
程平帶領團隊潛心鉆研,先后完成技術攻關30余項,填補了國內空白,并將技術成果運用到深海探測、航空航天等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程平常年奮戰在焊接一線,致力于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革,累計為企業降本增效2200多萬元。”華能德州電廠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王云峰表示。
在接受采訪時,程平直言:“我喜歡用雙手創造價值,喜歡不斷突破自我的感覺。‘焊花’不熄,初心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