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導員提醒村民騎行電動車要佩戴安全頭盔
記者石秀秀通訊員王彬楊紅省楊坤
近年來,隨著縣鄉村公路建設步伐加快,連接國省道的縣鄉村公路路口不斷增多,許多路口因視線不良、無安全設施、車輛速度較快等原因,碰撞事故頻發,成為農村地區和城鄉接合部較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如何讓農村道路“走得安全”?我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將提升農村公路安全通行水平納入2023年18件民生實事,通過加大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專職勸導員隊伍,增設交通態勢高清感知卡口等,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出行安全問題。據我市公安交警部門統計,2023年全市農村地區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2019年同期分別下降38.1%、40.6%。
協同治理
守好農村交通安全生命線
1月1日早上8點,齊河縣劉橋鎮棉焦路路口往來行人車輛增多。安全勸導員柴鴻才穿著勸導服,掛著口哨,手拿指揮棒、勸導登記簿正在路口執勤。
“大爺,騎電動車一定要戴好安全頭盔。”柴鴻才攔下老人一邊耐心勸導,一邊打開手機文明勸導App客戶端,將信息錄入系統,還登記在了勸導登記簿上,以便日后有針對性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棉焦路是鎮上的通行要道,我們每天定時在路口開展勸導工作,挺有成效。”柴鴻才介紹,半年時間,該路段村民頭盔佩戴率由不足30%增加到了80%。
上午9點,見路上人車流量小了,柴鴻才和同伴又趕往劉橋村集貿市場開展交通安全宣傳。
為切實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聚焦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目標,去年3月,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提請市安委會以“1號文”形式,督促各縣市區實體化運行交安機構,建立“1+8”聯席會商機制,推動交安委成員單位形成合力。在農村地區建立起專職勸導員隊伍。各鎮街按照實有人口每1萬人配備1名專職勸導員,每個鎮街不少于3人的標準,實行統一著裝、統一裝備、統一臺賬、統一管理,協助公安等部門認真履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隱患排查治理等工作。
目前,全市135個鎮街全部建立交通安全管理機構,建成210處交通安全勸導站,組建608名專職勸導員隊伍,全面開展交通違法勸導、群眾交通安全教育等工作,有效推動了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系統治理、綜合治理。
多維宣教
讓交通安全理念入腦入心
“以后可得注意,戴上安全頭盔關鍵時刻真能保命。”“對對,咱回家和家里的人都說說。”去年12月28日上午,德城區黃河涯鎮宋奇屯村會議室里,電視里播放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制作的警示教育片《頭等大事幸“盔”有你》。當天,黃河涯鎮交安辦組織“一亡四警”警示教育會,40余名村民參加。
“我們通過‘一欄一牌一喇叭一微信群一電視’以及交通安全勸導站,對轄區居民的交通安全教育基本上實現了全覆蓋。”黃河涯鎮交安辦主任賀金曉說,像這樣的活動,每半個月就要開展一次。
根據公安交警部門統計數據分析,全市農村道路交通事故起數占總數的近50%。“我們曾經開展過交通事故深度調查,發現多數事故當事人缺乏安全警示教育,令人痛心。”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犯罪偵查大隊數據統計分析研判中心負責人郭倩倩說。
針對農村地區群眾道路交通安全意識普遍不高、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較為薄弱等問題,去年,市安委會印發《關于推進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農村交通安全重點工作列入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內容,全面壓實縣鄉村三級主體責任。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立足交通事故常態化預防,分析原因、細化工作、高效整改,常態化開展見駕駛人、見車、見村干部,建立管理檔案并簽訂安全承諾書的“三見面一建檔”工作。創新農村交管“1014”工作法,即推動農村地區專職勸導員隊伍建設、強化違規電動三輪四輪車管理等10項措施,對應強化“14個做到”,構建起黨政統一領導、部門協同治理格局,推動全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檔升級,逐步系統解決農村深層次、瓶頸性問題。
為了讓交通安全理念入腦入心,全市公安交警深入落實交通安全宣傳“六個陣地”管理措施,不斷加快推進“一欄一牌一喇叭一微信群一電視一碼一書”建設,做到“欄牌張出來、喇叭響起來、微信用起來、警示看起來、承諾簽起來”。截至目前,全市建設教育服務點262處,5102個行政村全部建設交通安全宣傳專欄,累計開展警示教育7萬場次,教育群眾達1000余萬人次。在農村公路重點路口增設減速帶23768條、高清感知卡口254處。2023年全市農村地區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2019年同期分別下降38.1%、40.6%。
提前超額完成
農村公路危橋改造任務
這個元旦假期,慶云縣常家鎮紀鋪村糕點加工坊的紀永剛、胡國英夫婦沒閑著。元旦當天一早,倆人忙著裝車送貨。開車經過寬敞平坦的紀家鋪橋,僅用7分鐘就到達了黃邱新村。
紀家鋪橋位于慶云縣常家鎮紀鋪村村北,始建于1983年,是該村通往嚴務鄉黃邱新村的主要道路。近年來,受車輛碾壓、風吹日曬等因素影響,橋面出現裂縫坑洼不平,部分橋護欄也斷裂露出了里面的鋼筋,無論橋面寬度還是承載能力都難以滿足通行需求,經檢測被評定為四類危橋。
為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慶云縣交通運輸局和常家鎮人民政府主動協商,決定重建紀家鋪橋。去年6月,紀家鋪橋啟動改建,橋梁全長37.44米、寬7米,按照一類橋標準,橋面鋪裝采用5厘米厚瀝青混凝土,兩側采用水泥混凝土防撞護欄,4個月完成建造。“前兩年送貨都得向東繞到將軍路上走,多用一倍時間不說,運輸成本也增加了。”紀永剛表示,橋修好后,給附近村莊送貨順暢多了,他夫妻二人一直盤算著要擴大加工坊規模,計劃終于可以提上日程了。
危橋改造是保障群眾出行安全的民生工程,一頭連著群眾期盼,一頭連著鄉村振興。為進一步降低農村公路危舊橋梁安全隱患,德州市交通運輸局組織各縣市區交通運輸局全面排查農村公路危舊橋梁,共有農村公路危舊橋梁72座,計劃用2年時間實現危舊橋梁“動態清零”,其中2023年改造41座,2024年改造31座。
市交通運輸局制定《德州市農村公路危舊橋梁改造專項行動方案》,指導各縣(市、區)交通運輸局研究制定本地區行動方案,會同相關部門按照“排查、改造、示范、見效”一體化原則,壓茬推進。對上積極爭取資金,協調市級財政加大獎補力度;對下做好監督指導,引導縣級政府發揮主體責任,加大公共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同時創新投融資模式,引導各縣市區結合各自實際,通過包裝專項債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籌集資金,緩解縣級財政資金不足的壓力。
去年以來,總投資近1億元,改造危橋51座,提前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德城區、禹城市、齊河縣等8個縣提前實現“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