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寧津縣的騰訊云(德州)工業云基地。記者路龍帥攝
□記者王賀
“我們與海爾海納云共建工業互聯網,與城云科技共建數智齊河創新聯合實驗室,西卡德高、慕爾斯、利恩斯等50余家企業‘上云、用數、賦智’,立威生物、米科思、中品數控等31家企業入選‘晨星工廠’。”齊河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司曉明介紹。2023年,齊河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實現營收過百億元、稅收過十億元,總量、增速均居全市首位。
數字經濟是我們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嶄新賽道、關鍵增量和戰略支撐,是贏得新一輪發展競爭的歷史性機遇。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作出重大部署,去年我省召開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也提出“全面塑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努力打造全國領先的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的任務目標。
市委十六屆五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上增創新優勢”的工作要求,強調“提速數字產業化,提效產業數字化,提質新基建,提高產業集聚度”,為全市繼續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2023年,我市認真落實省委數字產業化“十大工程”、產業數字化“八大行動”,實施數字賦能專項行動,全市數字經濟加速崛起。從數字化工廠到數字物流園區,從云商到電商,相關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不斷涌現,德州連續第三年躋身中國數字城市百強榜,名次較上年前進6個位次,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4個位次。
成績難能可貴,未來更應努力。新的一年,我們在數字經濟上繼續增創新優勢,必須認真落實好市委要求。其中,提速數字產業化,提效產業數字化,是關鍵中的關鍵。
數字產業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根基和動力源泉。2023年,我市數字產業捷報頻傳,前三季度,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完成66.6億元,同比增長29%。
“2023年,全市新增省級數字經濟總部5個,省級數字經濟園區、工業互聯網平臺分別達到13個。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快有研12英寸大硅片擴產等重點項目建設,培大培強有研、恒芯電子等龍頭企業,加力提速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同時,集中突破軟件信息服務業和平臺經濟,爭創一批省級軟件名品、名企、名園。”市工信局局長孫洪昌表示。
發展數字經濟,關鍵要落到具體產業上。市委十六屆五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提高產業集聚度”,是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突破口。
早在2020年,天衢新區就提出建設全國重要的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目前全區12家規上電子信息企業營收占全市同類企業比重達41%。負責天衢新區相關工作的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元同表示,2024年,將進一步加大服務力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進一步擴大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規模和產能。
圍繞硅片繼續延鏈補鏈,引進相關配套企業,同時在硅片基礎上繼續向下游產業延伸。此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發展數字經濟,不僅要有“龍頭”帶動,也要舞動“龍身”。在縣市區,要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數字經濟特色園區、特色樓宇。
位于陵城區的全國工業一體化魯北大數據中心項目,是“十四五”時期我省重點規劃布局的三個省級區域中心之一,目前已有10余家企業簽訂入駐協議。“圍繞打造百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我們全力筑牢魯北大數據中心這一數字經濟底座,通過建設數據存儲、帶寬和算力等基礎設施,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并依托魯北大數據中心打造數字經濟產業示范園。”陵城區工信局局長李風華表示,今年當地將開展魯北大數據中心二期工程的建設及招商工作,力爭讓這一項目的算力新增800PFlops(PFlops即每秒運算能力為一千萬億次),存力新增4EB。
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
過去一年,我市產業數字化成效明顯:實華化工、立尊焊絲等2家企業入選國家級2023年度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歐瑞電子入選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典型案例,世商焊材入選工信部5G工廠。同時,2個項目入選省級“產業大腦”,5個項目入選省首批數字經濟總部,128家企業入選省級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試點。目前全市獲批省級“晨星工廠”189家、試點園區2個、試點縣2個,新增省級數字經濟園區4個,數量均列全省第1位。
在各縣市區,產業數字化直接推動了眾多特色產業跨越式發展。寧津縣聚焦“一金一木”優勢產業,緊跟數字經濟發展浪潮,加快推動工業企業“上云用數賦智”,以智能化、數字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當地的羅賽羅德公司2023年投資5億元對生產流程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了全自動上料轉運、管材切割、焊接加工。“目前部分生產流程已實現24小時無人生產,省工20%、提效17%,今年產能有望突破50萬臺套,是上一年的2倍。”該公司副總經理任天恕說。
“今年,我們還將繼續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推動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寧津縣副縣長李榮興表示。
“圍繞提效產業化數字化,今年我市將堅持智能制造與數字化轉型同頻共振,實施100個市級智能化改造項目,培育15個省級智能工廠,并力爭新增‘晨星工廠’200家以上。同時,還將推動首席數字服務官增量擴面,力爭完成600家企業數字化轉型診斷,打造10個數字化應用場景,10個特色型、行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孫洪昌介紹。
新基建有助于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和區塊鏈等技術的融合創新和場景化應用,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土壤”。2023年,我市新改建5G基站3002個,總數達到1.1萬個,重點場所5G網絡通達率100%,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我市圍繞提質建設新基建,將實施“千兆城市”提升工程,持續實施5G網絡深度覆蓋、萬兆網絡進園區、地下公共空間信號補盲、寬帶終端規模化升級改造四大攻堅工程。“全市今年計劃新改建5G基站3000個以上,改造網絡低速終端20萬部,將惠及100萬余群眾,大幅提升群眾的上網體驗。”市工信局副局長楚華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