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強)近日,總長度130余公里,串聯沿途5縣18鎮的黃河大運河連通廊道路網工程全線貫通。1月6日,驅車行駛在廊道上,深青色車行道、紅色騎行道、綠色步行道,映襯著路旁匆匆而過的鄉村,風景美如畫。
依托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和山東“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202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實施黃河、大運河“兩河牽手”工程,擘畫我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藍圖,打造黃河文化和大運河文化重要集中展示地。
實施“兩河牽手”工程德州有基礎。20世紀80年代修建的引黃濟津工程,利用原有河道和新建渠道,實際上已經連接了黃河、大運河。實施“兩河牽手”工程有意義,暢通水脈、傳承文脈、帶動人脈。實施“兩河牽手”工程有高度,先后邀請多位院士參與設計,高起點建設。
“‘兩河牽手’工程通過水系連通再繪藍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算的是一筆長遠賬。”市水利局局長李守學說。
德州始終堅持“水系連通”這個最大民生,以5大干流、1500條支流、20座水庫互聯互通為重點,用水系把兩條文化大河連通起來。“通過實施黃河大運河西線貫通等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水利項目,探索出符合德州實際的治水特色路徑,讓‘兩河牽手’成特色、‘三通六帶’展新姿,實現水城融合、‘缺水城市不再缺水’、50年一遇無大災,造福子孫后代。”李守學表示。
在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看來,“兩河牽手”工程算的還是一筆民生賬。“兩河牽手”不僅有水系的連通,更有沿岸民生項目的紛紛落地。兩河連通景觀廊道、黃河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大旅游基礎設施等民生項目,打造獨具特色的“兩河牽手”宏偉景觀,實現黃河和大運河在水利、交通、文化、旅游和生態等方面全面連通,形成“水上游、岸上行”的文旅休閑新場景。
“‘兩河牽手’工程著眼于德州未來發展,是市委、市政府為德州長遠發展算的一筆精細賬。”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王德勝表示。“兩河牽手”將沿線資源要素串珠成線,激發了新動能。借助“兩河牽手”,可以講好德州故事、亮出德州絕活,傳播德州味道、推介德州手造。
“明清時期,德州是全國33個重要商業城市之一,被譽為‘九達天衢、神京門戶’。如今實施的‘兩河牽手’工程,不僅讓城市日益煥發勃勃生機,也對鄉村振興、文旅繁榮起到重要促進作用,將重塑九達天衢盛景。”王德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