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衢新區的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記者 路龍帥 攝
□本報記者 王志強
做大做強產業體系,加強企業梯度培育,全面強化科技賦能,推動數實融合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精準推進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
如何把產業升級的“施工圖”變為“實景圖”,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做大做強產業體系 持續發力延鏈強群
我市挺起“產業脊梁”的路線明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加速突破,提高主導產業發展能級,聚焦延鏈強群持續發力。
夏津縣新型紡織產業便是集群化的代表,該集群被評為“山東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市人大代表,夏津縣委副書記、縣長趙之達表示,夏津縣將聚焦工業強縣建設,提升縣域綜合實力,優化產業布局,圍繞三大主導產業,進一步細分為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汽車零部件、綠色電網配套裝備等7條產業鏈,重點推動紡織服裝、農副產品深加工兩個雙百億產業集群提質增效。
對于企業而言,補鏈強鏈,可以有效幫助企業降低倉儲成本和運輸風險等,實現產品就地轉化,形成產業化發展。
對此,市人大代表、山東威陽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廣鋒頗有感觸:“一款醫療器械的生產,并不是我們一家企業在單打獨斗,而是需要上下游眾多企業的幫助。所以,要更好更快發展,得聚沙成塔,集群作戰。”他認為,延鏈強群,政府要在人才、科技、配套等關鍵環節給予支持。
“身為德城區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我們深知產業集群協同作戰的重要性。”市政協委員、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軍表示,為了更好地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格瑞德將不斷完善產業鏈條,主動對接上下游資源,邀請相關企業加入集群產業鏈條,共享技術、服務體系等資源,握指成拳,延鏈強群。
全面強化科技賦能 更大力度釋放創新活力
搭建創新平臺,有利于“卡脖子”技術的突破。
在這方面,市人大代表、樂陵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組培中心主任王敏深有感觸。“依托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臺,我們研發了早熟鮮食、加工專用和耐鹽堿希森系列新品種,推廣了配套高產栽培綜合集成技術,肥料、農藥的利用率提高到了80%以上,增產25%以上,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王敏表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企業將和省市聯動,加大國家馬鈴薯技術創新中心創建工作。
而在市政協委員、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卞青峰看來,科技和標準化正賦能企業快速發展。一方面,作為“雙奧企業”,泰山體育產業集團狠抓科技,前瞻性地將基于3D運動視覺的智能化專用芯片、基于AI技術的人體智能化體質檢測等行業“卡脖子”技術的研發應用提上了日程。另一方面,聚焦標準的提升,從學習標準到參與制定標準,從賣產品到擁有行業話語權,泰山體育已成為國際賽場上的隱形“中國隊”。
“泰山體育產業集團作為體育產業的龍頭企業,將不斷加大企業科研投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卞青峰表示。
人才是創新的關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政策、引育并舉,集聚青年大學生3.7萬人以上,培育高技能人才1萬人以上。市政協委員,德州市工商聯副主席、山東三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華新建議,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力度,采取多種方式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儲備人才,并將各類人才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推動數實融合發展 助力傳統產業數字蝶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數實融合發展。全力支持有研12英寸大硅片擴產和威訊、恒芯電子等做強做優,加快建設魯北大數據中心,放大天衢新區集成電路產業園區集聚效應,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數實融合發展的高度重視。”市人大代表,天衢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大山表示。
近年來,德州天衢新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打造了總投資93.4億元、占地面積800余畝的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成功舉辦2022中國(德州)集成電路產業峰會、2023中國半導體材料產業發展(德州)峰會,12英寸集成電路用大硅片、高純濺射靶材項目相繼通線量產,集成電路產業在全省全國占有了一席之地。
推動數實融合發展,還需要智能制造賦能工程的助力。
“我們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運用,將廠區內的機械手、智能加工中心和一條智能化運輸線全部納入一張網管理,打通了研發、設計、生產、倉儲、銷售等環節之間的數據可視共享,實現了24小時現場無人自動化生產,節約人工近300人,運營成本降低30%左右。”市人大代表、山東布萊特威健身器材公司總經理段鐵民說。
為推進產品升級,布萊特威今年計劃對力量器械產品進行“數智”賦能,通過加載軟件系統和伺服電機,替代傳統配重。
實施“千兆城市”提升行動,也將有利于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德州產業升級相結合。“德州移動將發揮國資央企的優勢,夯實全市數字底座,推動5G、大數據、云計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德州產業升級相結合,深化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市政協委員,中國移動德州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趙福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