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查看專題報道
1月22日上午,山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山東會堂隆重開幕。周乃翔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分三個部分:2023年工作回顧、2024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2024年重點工作。
回眸2023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圓滿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蒞臨山東視察指導,為我們指明前進方向、注入強大動力,全省上下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信心。
一年來,我們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總抓手,縱深推進“三個十大”行動,著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風險,全省經濟持續回升、鞏固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圓滿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
1 經濟發展實現新躍升
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2萬億元,增長6%。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分別增長7.1%、5.2%、8.7%和1.7%,增幅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煙臺成為我省第3個萬億級城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1%,稅收收入增長9.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2%。經營主體突破1465萬家,新增規上工業和服務業企業95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4.5萬家。省市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8萬億元,3922個項目建成投產。
2 科技創新激發新動能
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增10家、達到21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10家、居全國首位。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揭牌。新布局7家省高新區。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達到8家。創新人才加速集聚,頂尖人才達到164位,新增省級以上領軍人才2028人,5名個人、1個團隊榮獲“國家工程師獎”。超算互聯、畫質芯片、植物基因編輯等領域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工業母機、碳纖維、合成橡膠等國產替代實現突破。
3 產業升級增創新優勢
雁陣形集群規模超過9.2萬億元。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達到15個,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299家。“山東造”動車組代表中國高鐵首次開行海外。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40萬輛。新增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3個、智能工廠16個,獲批全國首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培育“產業大腦”32家。實施“山東消費提振年”,省市舉辦促消費活動近800場。國家工業設計中心新增12家。全省游客人數、旅游收入均增長60%以上。
4 重大戰略取得新進展
黃河戰略深入實施,出臺沿黃生態廊道保護建設等規劃,黃河三角洲生態修復等230個重點項目扎實推進。省級國土空間規劃和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綠色低碳縱深推進,先行區建設開局起勢,全省3186個項目扎實推進。國家生態環境指標計劃超額完成,在中央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名列前茅。經略海洋深度拓展,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保持全國第一,集裝箱量增長11%。新增海運外貿航線27條、總數達245條。
5 農業強省邁出新步伐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25萬億元、增長5.1%。糧食總產1131億斤、單產899斤,再創歷史新高。累計獲批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7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5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率先突破1萬家。農村供水水質提升行動啟動實施,農村供水規模化率提升到90%。新改建“四好農村路”8406公里,農村危房改造1.2萬戶。
6 基礎設施得到新提升
實施交通網、現代水網等“七網”年度項目920個。“軌道上的山東”加快建設,濟鄭、萊榮高鐵通車,雄商、津濰、濟濱等項目施工全線展開,濟棗高鐵、濰宿高鐵和青島連接線開工,高鐵運營里程達到2810公里、居全國第一位。濟南至濰坊等5條高速公路建成,高速公路運營里程突破8400公里。現代水網大動脈初步構建,省級骨干水網供水能力達到122億立方米。小清河全線具備通航條件,京杭運河濟寧以南段基本達到二級航道標準。建成濟南、青島兩個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20萬個。
7 營商環境展現新氣象
實施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連續入選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省份。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出臺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首度發布民營企業家“掛帥出征”百強榜,成功舉辦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52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中歐班列開行2566列、增長24.7%,“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47.3%。累計簽約重大外資項目272個,阿斯利康、益海嘉里等世界500強企業持續增資。
8 民生改善交出新答卷
城鎮新增就業124.5萬人,新增城鄉公益性崗位61.9萬個。新改擴建中小學245所。新改擴建幼兒園376所。新增嬰幼兒托位4.7萬個。新增護理型床位3.3萬張、家庭養老床位2.4萬張。強化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提高5%、6.7%。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8.4萬多套,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文化體驗廊道、特色文化片區加快建設,首批《齊魯文庫》成果發布。
奮進2024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今年政府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以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總抓手,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進“三個十大”行動,穩扎穩打、踏踏實實,著力塑造“十個新優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外貿外資促穩提質,全面完成節能減排降碳和環境質量改善約束性指標。
實現上述目標,最根本的是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推動山東經濟量質并舉、行穩致遠,扎扎實實把山東的事情辦好。
塑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優勢,重點抓實抓好十二個方面工作
1 抓實抓好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一是加快打造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開展科技領軍企業提升行動,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5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萬家,新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000家以上。加快科技大市場體系建設,推廣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產品600項以上。開展標志性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鈣鈦礦等領域,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扎實推進穩鏈固鏈。充分發揮實驗室體系支撐作用,全力服務保障嶗山實驗室建設,新創建7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布局2家省實驗室,重組200家省重點實驗室。充分發揮戰略人才引領作用,優化“2+N”人才集聚雁陣格局,高水平創建濟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臺。優化泰山人才工程。推進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試點,落實部省共建“技能山東”。
二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積極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加快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萬個左右。推進山鋼寶武日照精品鋼基地二期,開工永鋒鋼焦項目。建設齊魯石化魯油魯煉等重大項目,推動裕龍島煉化、萬華新材料低碳產業園一期全面投產。加快新興產業集群集聚。新培育10個左右省級新興產業集群。提升棗莊鋰電新能源、濟寧智能裝備、威海醫療器械、菏澤中醫藥等產業集群能級。加快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實施20項左右前沿技術攻關,推動15個省級未來產業集群加快壯大。支持濟南、青島、煙臺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創投風投服務平臺。
三是加快提升現代服務業。支持180家服務業創新中心發展,打造20個左右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扎實開展兩業融合試點。提升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輻射能力,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
2 抓實抓好擴大有效需求
一是著力拉動消費升級。實施“山東消費促進年”。積極促進大宗消費,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推動新能源汽車促銷,加快公共區域、居民小區充電設施建設。舉辦家電家居、電子產品等促消費活動200場以上。積極促進新型消費,推出一批特色醫療、健康養老、體育賽事、文娛旅游等服務和產品。積極促進住房消費,發揮好濟南、青島等骨干城市作用,增加優質地塊供給和教育、醫療、交通等設施配套。擴大康養、休閑、度假等功能型住房消費。用好“認房不認貸”、降低首付、“帶押過戶”等政策,推進“青年優居計劃”。
二是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突出重點領域,謀劃實施1.5萬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突出要素保障,建立用地、資金、環境、能耗煤耗等要素需求“四張清單”,探索批次建設用地省級審批權下放,提高專項債使用集中度,落實省級能耗指標收儲交易機制。突出市場化社會化運作,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民間投資項目,支持民間投資參與基礎設施、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重大項目,鼓勵民間投資盤活存量資產。
三是著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區,力爭完成投資3250億元。推進雄商、濟濱、津濰、濰宿等7個高鐵項目,建成濰煙高鐵,高鐵通車里程突破3000公里。開工臨沂至徐州等高速公路項目,抓好泰安至東平等34個在建項目,建成臨(淄)臨(沂)高速等項目,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8600公里。推動煙臺機場二期開通運營,加快濟南機場二期、棗莊機場等建設,推進新建聊城機場、遷建威海機場等前期工作。加快新萬福河、微山船閘等項目建設,完成京杭運河主航道棗莊段整治工程,推動小清河與萊州灣港口河海聯運。加快推進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力爭完成投資700億元。推進東平湖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實施老湖區洪水南排、柳長河航道提升等工程,加快青島官路、臨沂雙堠等水庫建設,力爭開工威海長會口水庫,推進濰坊冶源等6座大中型水庫增容、125座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實施沂河、徒駭河等11條骨干河道防洪提升,完成中小河流治理500公里以上。
3 抓實抓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加快推進100個重大項目,力爭信息技術產業營收增長10%以上。推動濟南、青島等市集成電路重點項目規模化量產,加快布局發展碳化硅、氮化鎵等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建設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30家左右。培育10家左右數字產業集聚區。
二是加力推動產業數字化。發揮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勝軟云帆等國家級“雙跨”平臺作用,新培育50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30家“產業大腦”。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標行動,新創建國家級智能工廠10家左右。建好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
三是加力夯實數字經濟底座。部署高性能智能計算中心,建成“山東算網”。支持濟寧建設魯南算力中心。深入實施“雙千兆”網絡系統工程,新開通5G基站4萬個。加快新型廣電網絡建設。新建一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開展數據資產化試點、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試點。
4 抓實抓好重點領域改革
一是持續深化市場化改革。爭取國家要素市場化綜合改革試點落地。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深化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改革。
二是持續優化民營經濟服務機制。深入實施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條例。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大民營企業上市培育力度。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和儒商精神,加大民營企業家培養培訓力度。
三是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修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常態化推進機制,發揮好“魯力辦”督查落實平臺作用。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動態推出“一件事一次辦”應用場景。切實治理拖欠賬款、“新官不理舊賬”以及招投標等領域突出問題。健全政企溝通常態化機制,落實政商交往負面清單。
5 抓實抓好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一是培強做大外貿新動能。大力拓展新市場,叫響“好品山東 魯貿全球”品牌,組織境外展會260場左右。大力培育新業態,做大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和保稅混配混兌業務規模。擴大“新三樣”、綠色低碳產品、二手車出口。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數字貿易,推動文化貿易“千帆出海”。大力塑造新優勢,積極爭取國家內外貿一體化試點。打造進出口供應鏈頭部企業,擴大油氣、糧食、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進口。
二是聚力加強雙招雙引。持續開展“投資山東”招商系列活動,引進一批新的制造業投資項目。搶抓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機遇,加大金融業等領域引資力度。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創新“飛地”“飛企”模式。發揮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新加坡山東周、人才創新發展大會等平臺作用。辦好港澳山東周、魯臺經貿洽談會,推進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建設。支持“以商招商”“以才引才”。
三是建強用好開放平臺。上合示范區,主要是做好引進國際國內一流開發運營商、環境營造和功能配套、打造上合國際樞紐港、“絲路電商”服務基地等工作,不斷擴大國內國際影響力。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主要是實施好102個重點項目,推動未來產業園、總部經濟區等落地,謀劃建設中新(濟南)綠色智慧示范區,推進穿黃隧道、軌道交通7號線、黃河大道二期等建設。自貿試驗區,主要是加快落實140項試點任務,形成30項以上制度創新成果。深化與海南自貿港、省內聯動創新區合作。拓展新業態新模式。各類開發區,主要是全面對標國內最高水平進行提升。各類園區集中打造1-2個主導特色產業集群。
四是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對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落實“中亞三國”項目成果。增加中歐班列“上合快線”“日韓陸海快線”線路,支持申建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高水平建設16家境外經貿合作區。
6 抓實抓好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檔升級
一是扎實推動“齊魯糧倉”建設。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5億畝以上。建設46個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支持開展“噸半糧”產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培育20個以上突破性新品種。編制實施鹽堿地綜合利用總體規劃,試驗示范耐鹽堿新品種30個以上。進一步提高糧食烘干服務能力。召開第二屆國際糧食減損大會。
二是扎實推動鄉村產業富民。啟動優勢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提質增效試點。支持壽光、蘭陵、莘縣等地打造蔬菜品牌,推動黃河三角洲國家農高區創新發展,編制棗莊石榴等鄉土產業發展規劃。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做強“齊魯農超”數字化平臺。
三是以示范片區引領和美鄉村提升。以縣域為單位做好村和片區規劃,做實國有企業與片區“一對一”合作,新創建省級示范片區70個左右。全要素推進鄉村“五個振興”,推動片區內黨建聯合、資源整合、產業融合、人才聚合。集中力量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新改建農村公路7000公里。深化農村供水水質提升行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大村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深化數字鄉村試點。
7 抓實抓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一是著力優化城鎮發展格局。分類引導縣城發展,支持10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縣城城鎮化試點。力爭“千億縣”建設取得新突破。培育100個衛星鎮、特色專業鎮、縣域次中心鎮。推動特色小鎮打造微型產業集聚區。強化鎮村設施連接。
二是著力深化城市更新攻堅行動。穩妥推進160個老舊片區綜合更新,開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56萬戶。實施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更新老化燃氣管道600公里。新增綠色建筑1億平方米以上。舉辦園藝博覽會,新創建一批國家園林城市。
三是著力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以上。全面落實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入學政策。開工保障性住房8000套,新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7萬套,把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保障范圍。
8 抓實抓好區域協調發展
一是深化沿黃全面合作。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謀劃建設沿黃陸海大通道。引導省內沿黃9市協同打造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支持泰安建設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完成22處河道整治、11座引黃涵閘改建。實施23處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抓好再生水利用國家試點。推動黃河口國家公園獲批和高質量建設。
二是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支持德州、聊城等市對接京津冀。加強與中原城市群對接合作,把山東半島打造成黃河流域乃至中亞重要出海口、旅游目的地、產業隆起帶。面向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加強科技合作、產業對接、市場開拓,提升臨沂商城能級,推動魯南城市片區轉型發展。支持濟寧、棗莊大力發展內河航運,培優育強魯南物流能源廊帶,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新一輪突破菏澤魯西崛起行動,促進沂蒙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擴大開放合作的新路徑、新方法。
三是高水平建設濟南青島兩大都市圈。濟南都市圈,以實施“強省會”戰略為牽引,抓好城際高鐵、跨區供熱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等城市協同融合發展。青島都市圈,以實施“強龍頭”戰略為抓手,推進50個重大項目,加快突破青濰日同城化、青煙一體化。支持煙臺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發揮濟青高質量發展軸帶作用,推進濟青高鐵“公交化”運營,沿膠濟鐵路打造科創走廊、世界級先進智造集聚帶。
四是加快推動陸海聯動發展。建強用好國家深海基因庫、深海標本樣品館、深海大數據中心三大平臺,持續壯大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智慧海洋等優勢產業集群。建設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加快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礦石碼頭等項目,沿海港口吞吐量力爭突破20億噸。編制海岸帶及海洋空間規劃。
9 抓實抓好降碳減污擴綠
一是著力強化節能降碳。提速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建成渤中海上風電等項目,開工石島灣核電擴建一期、首批集中式陸上風電等項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1億千瓦。推進濰坊、泰安、棗莊等抽水蓄能項目建設,建成肥城鹽穴壓縮空氣、寒亭電化學儲能等項目,新型儲能規模達到500萬千瓦以上。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模式。完善廢鋼鐵、廢銅、廢舊動力電池等循環利用政策體系。抓好碳排放雙控先行探索。
二是著力深化污染防治。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通道城市焦化產能有序退出。改造市政雨污合流管網600公里。全域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開展第三輪省級生態環保督察。
三是著力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嚴格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建好北方海洋環境應急處置中心、黃海海洋輻射監測基地,抓好全國首家陸海統籌生態治理重點實驗室建設。實施沂蒙山、萊州灣、大運河、小清河等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工程。推進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建設。積極爭創國家級美麗河湖海灣。
10 抓實抓好文化繁榮興盛
一是打響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品牌。加快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突出抓好“四廊一線”重點項目。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齊魯文庫》編纂。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辦好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進一步弘揚沂蒙精神。
二是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健全文化名師大家培養機制。推進齊魯文藝高峰計劃。建好齊魯文化云。開展小戲小劇雜技創演、公益電影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等活動。推動共建共享“大眾”等新媒體平臺。實施百家數字文化企業創新工程。辦好第13屆山東文化藝術節。積極備戰參賽巴黎奧運會、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
三是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研學游、非遺游、民俗游、文博游。新增4A級以上景區不少于10家。力爭年內五星級飯店達到48家。建設旅游公路900公里,打造省級以上體育旅游精品線路6條。辦好旅游發展大會。持續做強“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
11 抓實抓好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全力穩就業促增收。推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省份建設,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措施。實施“社區微業”行動,新開發城鄉公益性崗位10萬個。實施“創業齊魯”行動,新培育20個省級創業街區。探索重點行業領域招錄退役軍人“直通車”模式。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全力推進優質教育。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省一類以上幼兒園占比達到60%。新增一批義務教育優質學校和寄宿制學校。推進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試點,建設國家“雙高計劃”高職學校15所、省高水平中職學校100所。深入實施高等教育一流學科建設“811”項目,抓好康復大學建校招生、空天信息大學籌建。推進特殊教育提升行動。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實施新時代強師計劃。
全力織密社會保障網。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持續推進人才年金試點。實施職工醫保、工傷保險省級統籌,門診慢特病跨省直接結算率達到70%以上。開展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動態調整困難群眾救助標準。
全力深化健康山東建設。支持齊魯醫院、省立醫院等積極創建國家醫學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加強兒科、急診等專科建設。推進病房舒適化適老化改造,加快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改造提升1萬個村衛生室,用三年時間將鄉村醫生輪訓一遍。
全力提升“一老一小”服務。大力發展社區食堂。研究制定銀發經濟發展支持措施。新增兩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30家、家庭養老床位1萬張,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5萬戶。穩步推進居民長期護理保險提質擴面。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支持創建全國嬰幼兒照護示范城市。扎實推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
12 抓實抓好守牢安全發展底線
一是提高本質安全水平。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落實落細“八抓20條”,成立省化工安全研究院。加強礦山、交通、燃氣、消防、建筑施工、海上安全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抓好森林防滅火、防汛抗旱、防震減災、極端天氣等防范應對。推進全員安全文化建設。提升應急指揮、救援、物資保障能力。扎實做好食品藥品、疫病防控等各領域安全工作。
二是維護經濟金融安全。建好金融風險防控大數據平臺。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扎實完成“保交樓”年度任務。支持基層做好“三保”工作。
三是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爭取外電入魯1300億千瓦時以上、綠電占比提高到20%左右。促進油氣增儲穩供,沿海液化天然氣年接卸能力達到1500萬噸以上。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四是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網格化服務管理。建立健全“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現代化建設。
要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強化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工作,強化退役軍人和雙擁工作,譜寫軍政軍民團結新篇章。
各級政府要按照“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的要求,切實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要堅決鑄牢政治忠誠,堅決做到依法行政,堅決做到為民務實,堅決做到清正廉潔。
(大眾日報記者 李子路 袁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