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東新增社融規模創新高
制造業貸款增速超全部貸款增速,增量居各行業之首
1月31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山東省金融運行情況。
“總量擴大、結構優化、成本降低,2023年全省信貸供給持續保持良好態勢。”山東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坤道說,我省圍繞服務實體經濟,聚焦強工業、擴投資、拓消費、穩外貿等重點任務,全力推動金融擴總量優結構。2023年末,全省社會融資規模達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本外幣貸款余額13.9萬億元,同比增長11.7%。
“金融總量增長持續快于全國平均水平。”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副行長董龍訓介紹,去年12月末,我省社會融資規模、人民幣貸款增速分別連續56個、46個月快于全國平均水平,當年分別增加2.35萬億元和1.48萬億元,同比分別多增2269.6億元和1679.4億元,增量均為歷史新高。
從結構來看,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制造業、涉農、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分別增長12.2%、13.42%、26.95%。其中,制造業貸款增速近十年來首次超過全部貸款增速,比年初增加1732.94億元,增量居各行業之首。
融資成本穩中有降。2023年12月,全省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11%,處于歷史最低水平。其中,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8個百分點。2023年,全省金融業增加值5500.65億元,同比增長7%。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東監管局二級巡視員張友道表示,2023年末,轄區(不含青島)賬面不良貸款實現“雙降”,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分別較年初下降7.94億元和0.14個百分點,風險水平總體可控。轄區銀行業撥備保持較高水平,貸款減值準備余額3326.52億元,較年初增加92.79億元,撥備覆蓋率達265.78%,有充足資源抵御風險。
2023年,我省持續加大直接融資力度。去年新增上市及過會公司36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超八成,排隊及輔導企業166家,上市公司總數達422家。新增股票債券兩項直接融資1.0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9.03%。公募REITs實現破題。我省2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全部入選全國首批“專精特新”專板備案名單,打通“四板”轉“三板”綠色通道。截至2023年末,2家區域性股權市場累計掛牌企業8459家,幫助企業融資1732.96億元。
緊盯企業融資難、融資周期長等突出問題,我省率先出臺《山東省數字金融惠企行動方案》,加快推進數智金融大腦構建、金融領域數據強基等“十項行動”攻堅突破。升級“金融伙伴”系統,已接通36個數源部門、204類數據資源,對企業信用進行“數字畫像”,著力推動“一網通辦”,累計服務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超過200萬戶、融資規模超過萬億元。
穩步推進區域金改試驗區建設。濟南市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推動知識產權質押、科技成果轉化、投貸聯動協同發力,截至2023年末累計發放“科創貸”97.9億元、辦理“科創貼”83.17億元。臨沂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實現資源下沉、信息整合、模式創新三個突破,2023年新增貸款中涉農貸款占比為62.1%,高于批復前27.5個百分點。青島市在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位列第32位,較上期躍升4位。
“目前,威海市申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方案已完成部委會簽,即將報國務院研究。”發布會上,威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徐靜表示,作為全省唯一申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市,威海緊盯國家雙碳目標方向,積極融入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相繼落地全國首個基于清算平臺的個人碳賬戶、全國首筆省級碳普惠管理平臺(試運行)海草床碳匯交易等一批先行先試成果,截至2023年末,該市綠色貸款余額785.8億元,占全部貸款的14.7%,連續多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邊申邊建效果明顯。
(大眾日報記者 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