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賀
“兩河牽手”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文化先行官”探索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五措并舉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2023年,我市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各項重點工作呈現新氣象、展現新作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德州實踐”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條件。
突出首要任務 提升理論武裝凝聚力
2023年11月9日,市委黨校報告廳內座無虛席。
“要深刻認識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將其作為做好工作的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市委書記田衛東以“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德州實踐’”為題,為近千名機關干部、高校師生代表上了一堂精彩黨課。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委把開展好主題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一體推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建章立制等,開展“書記第一講”2500余場,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根基更加牢固。持續加強理論學習。2023年,市委常委會開展“第一議題”學習36次,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23次,市委書記帶頭在《人民日報》刊發理論文章,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經驗在《農民日報》《大眾日報》刊發,同時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對縣市區、市直部門單位實現全覆蓋列席旁聽。
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必須做好黨的創新理論基層宣講工作,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回應基層所想、群眾所惑、百姓所盼,講出“百姓味道”“時代味道”。
2023年,我市理論宣講全面普及,各級領導干部充分發揮“頭雁”作用,帶頭講黨課,帶頭深入基層宣講,以上率下,層層立標桿、作示范。聚力打造“理響德州”宣講品牌,全市百余支宣講隊、萬余名宣講員發揮各自優勢,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絡,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德州落地生根。截至2023年底,全市各級共開展線上線下巡回宣講、微黨課、思政課2.48萬場,覆蓋受眾500余萬人。
唱響昂揚旋律 提升正面輿論傳播力
“高質量發展重點突破年”扎實推進,102萬畝高產創建核心區地塊實現“噸半糧”,特色體育名城建設全面起勢,12英寸集成電路用大硅片項目通線量產……2023年,德州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一件件“實事兒”“喜訊”由新聞媒體傳遍千家萬戶,不斷激發我市干部群眾的干勁與決心,凝聚起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的磅礴力量。
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2023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緊扣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圍繞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進一步把握主基調、唱響主旋律,市屬媒體共刊播各類稿件3萬余篇,德州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得到進一步鞏固壯大。
過去一年,我市堅持讓“德州故事”出圈出彩,2023年中央媒體累計刊播德州稿件3000余篇。其中,《人民日報》頭版刊發《山東德州改良鹽堿地——“鉚足勁多產糧、產好糧”》《國家水網建設提速擴大投資惠及民生》,《人民日報海外版》整版推出反映德州“噸半糧”產能建設經驗做法的《德州“糧策”》,新華社《參考消息》刊發《德州守穩“糧倉”生命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播發我市重頭稿件30余篇。
過去一年,我市持續推出重點報道、精品力作。《德州日報》推出的“政府大院開門曬糧”系列報道,全網影響力值超34億,“95后超正婚戀觀”“最美女孩高雅”話題沖上熱搜。全市積極開展“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等重大主題宣傳,圓滿完成全國兩會、省兩會、市兩會、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德州)論壇等重要活動報道任務。
過去一年,我市不斷創新加強對外宣傳。成功舉辦中國德州-荷蘭韋斯特蘭友好交流推介會等外宣活動,制作推出外國友人德州行、德州手造等系列雙語短視頻,生動講好德州故事,讓德州形象更有知名度、更具美譽度。
過去一年,我市組織開展“全力護航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德州實踐”等系列新聞發布會224場,有力展示了德州振興發展的宏大場景和生動畫面。
強化價值培育 提升精神文明引領力
2023年12月27日晚,“齊魯時代楷模”發布儀式在山東廣播電視臺舉行,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電廠焊工班班長程平被省委宣傳部授予“齊魯時代楷模”稱號。同時,省委宣傳部號召全省廣大黨員干部職工把學習程平同志的先進事跡與建設創新型省份、推動山東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爭創一流,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下轉A3版) 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先進人物的不斷涌現,是德州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深化的生動寫照。道德模范、文明市民、新時代好少年……2023年德州先進典型不斷涌現,文明創建全力推進。我們聚焦群眾身邊小事,從文明城市到文明村鎮,再到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讓文明創建逐步走近群眾、融入生活,特別是重點實施社區小區提升、環境衛生整治等十大專項行動,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質大幅提高。
文明實踐進一步浸潤人心。我市積極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兩心”融合的做法,受到上級肯定,相關報道在《山東改革專報》刊發。我市被確定為“志愿山東”信息平臺功能開發和創新應用唯一試點市,截至2024年1月底,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達到168萬余人。
圍繞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大戰略,依托黃河和大運河沿岸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文明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體驗廊道等,我市積極打造“大德之州·好運之河”文明實踐運河示范帶和“黃河水岸”文明實踐黃河示范帶。截至目前,兩河示范帶帶動沿岸9縣市區多個文明實踐品牌串珠成線、全面突破。其中,“大德之州·好運之河”文明實踐運河示范帶入選全省文明實踐示范帶,黃河、大運河示范帶入選全省文化體驗廊道文明實踐展示帶(區)重點培育名單。
同樣在2023年,“大德之州大愛之城”品牌被進一步叫響。通過開展“情滿德州”“溫暖推薦官”活動,全市開設專題專欄10個,投放美德信用公益作品1340件、播出10.2億次,我市在全省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踐行“兩創”方針 提升文化發展競爭力
1月30日,行走在齊河縣馬集鎮潘莊的黃河堤頂路上,一側是壯闊的黃河,一側是黃河第一驛站和白墻青瓦的民宿。這里是德州“兩河牽手”工程的起點。
“游客可以在潘莊民宿體驗鄉村風情,再到文化展廳觀看黃河文化展示,然后到岸邊領略黃河之美。”馬集鎮副鎮長宋寶福說。
近年來,我市搶抓黃河、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契機,積極融入全省“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深耕人文沃土,創造性實施“兩河牽手”工程,全市鄉村文化振興、文旅產業發展等各項重點工作均邁出堅實步伐。2023年,我市“兩河牽手”工程加快推進。截至2023年末,全市130公里綜合廊道基本貫通,成功舉辦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德州)論壇,成立全國第一個大運河沿線城市手造聯盟。
依托“兩河牽手”工程,鄉村文化振興全力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暨鄉村文化振興現場推進會在我市召開,“文化先行官”工作經驗獲得省委分管領導同志肯定,齊河、夏津被確定為首批沿黃鄉村文化振興工作試點幫包縣。
挖掘黃河、大運河豐厚文化內涵,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我市用黃河、大運河兩條線“串”起散落全市各地的文化“珍珠”。2023年初,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德州)論壇舉行,大運河沿線28市手造亮相德州。“好客山東好品山東”2023北京推介活動2023年11月在京舉行,黑陶、紅綠彩、金絲貼等德州文創產品獲嘉賓廣泛關注。
過去一年,德州文藝創作成果豐碩。雜技劇《山水國潮》受邀在北京保利劇院成功上演;市雜技團獲第十一屆西班牙國際馬戲節“銀象獎”;7件作品入選泰山文藝獎,創歷史新高。文化惠民扎實開展,構建15分鐘城鄉閱讀圈,開展全民閱讀活動8200余場、各類文化惠民演出2.3萬場。
時間鐫刻下奮斗者的足跡。回望過去,信心更足;展望未來,步履愈堅。
2024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把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扛在肩上,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持續強化理論武裝,唱響德州聲音,倡樹文明新風,推動文化“兩創”,不斷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