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請財神,家家戶戶財源滾。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生日,“迎財神”是今天的重要習(xí)俗,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的大小店鋪選這一天開市,意在招財進(jìn)寶,還會把第一個顧客稱為“財神”。
正月初五這一天有很多講究,民間究竟有什么習(xí)俗呢?一起來看看……
迎財神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這天,家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尤其是商家開市,一大早就要放鞭炮,以迎財神。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p>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fā)財?shù)南M肛斏駹斈馨呀疸y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富大貴。
“破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過了這一天,民間諸多禁忌皆可破,是個辟邪除災(zāi)、迎福納祥的好日子。
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能打掃衛(wèi)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后,這些禁忌即告解除,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故而稱此日為“破五”。清末民初天津詩人馮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詞》就寫道:“新正婦女忌偏多,生米連朝不下鍋,杯碗捧持須謹(jǐn)慎,小心‘破五’未曾過?!?/p>
開市
按照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就關(guān)張了,而到了正月初五這天,家家又都重新開張。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rèn)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jìn)寶。
為爭利市,圖吉利,人們以各種方式迎接財神。大家聞雞鳴即起,放鞭炮,在招幌上掛紅布,共喝財神酒。接財神時,需要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討個吉利。
吃餃子
正月初五吃餃子俗稱為“捏小人嘴”,據(jù)說這樣可免除小人讒言之禍。
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jù)說,這樣可以規(guī)避周圍讒言;此外,婦女們在這天還要找出幾件舊衣服來拆拆,謂之“拆小人”,據(jù)說,這樣可以免霉運。
山東各地習(xí)俗
正月初五,山東的一些地方稱之為“五馬日”,并以這一天的陰晴來占當(dāng)年騾馬的兇吉,這一天晴空萬里則主騾馬興旺。
在膠東一帶,據(jù)說跟著鯨魚便能捕到大批的黃花魚,所以當(dāng)?shù)厝艘增L魚為“財神爺”。此外,正月初五這一天,膠東一帶的商家吃水餃有講究,水餃要故意下破幾個,掌柜的在廚房外高聲問:“伙計,元寶掙了沒有?”伙計則高聲回答:“掙啦!” 以此圖吉利。
臨清一帶的“破五”,以家族為單位舉行送家堂的儀式。天還未亮,人們就都煮好餃子,上供、燒紙、叩頭,接著把神主牌位收存起來,只等三聲大炮一響,族人帶著香紙鞭炮集合在一起,排著隊伍前去上墳,叫做“送老祖宗回家”。一路上,抬供的抬供,放鞭的放鞭,來到墳地再焚香紙叩頭,喊道:“爺爺奶奶,到家啦!”
沂南則在這天撤家堂軸子,有的還吃炸糕、掃院子,據(jù)說這天掃院子不招螞蟻。
墾利、壽光等地于這天鳴放鞭炮,全家聚餐,以示新年過去。
魯西南地區(qū)在除夕這天把剪刀用線纏住放在床鋪的席下壓住,到了大年初五這天才能開始使用。
臨沂、鄒城婦女這天不出門、不梳頭、不動針線,據(jù)說動了針線會招蝎子、蚰蜒。中午普遍吃水餃,也可以吃面條,有“初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的說法。
除了開市、吃餃子等傳統(tǒng)習(xí)俗,現(xiàn)在的人們還多了一招,轉(zhuǎn)發(fā)財神以求好運,今天的朋友圈財神爺?shù)盟⑵亮耍?/p>
在正月初五這個日子
跟親朋好友見面時
別忘了道一聲:
“恭喜發(fā)財!”
新的一年,
祝大家新年快樂
鴻運當(dāng)頭
財運亨通!
(海報新聞編輯 鄧玉莉 綜合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央視新聞、海報新聞、章丘廣播電視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