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燈高懸,市集鼎沸,賞非遺,品年俗,龍年春節的山東“熱辣滾燙”:青島中山路又恢復了往日的繁華,濟南趵突泉門口又排起長龍……
這個春節,山東為啥如此“熱辣滾燙”?
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整個山東在與文化的共榮共生中相互滋養、彼此成就。
依托黃河流域地理優勢,山東文化起源早,是中華民族古代早期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誕生在這里的孔子作為儒家學說創立者、東方文明重要代表,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發展;山東文化融合了齊、魯、莒等地域文化,孕育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農家等眾多文化流派,素有“諸子百家半山東”之說。
厚重的歷史文化賦予了山東多樣的顏色,優秀傳統文化從不同維度散發著持久的光彩,并讓山東擁有了海納百川的文化自信。山東也以此為龍年春節提前布局:去年9月開啟“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村有好戲”,對全省鄉村文化旅游進行了整體宣傳推介;兩個月后,在北京舉行“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推介會,宣布將舉辦2024春節山東鄉村文化旅游節,并且要做到“家家掛紅燈,戶戶貼春聯,村村有好戲——回村過大年”;今年1月18日,山東在淄博市高青縣啟動2024春節鄉村文化旅游節……
這也就意味著,早在去年的時候,山東就已經準確預判到龍年春節的文旅將會迎來新一輪大爆發,并早早做好了承接更大文旅高峰的準備。而這,也恰恰是山東能夠在“家家掛紅燈,戶戶貼春聯,村村有好戲——回村過大年”的基調下,實現大年初一到初六這6天時間里,200家景區接待游客2067.9萬人次,并贏得良好口碑的關鍵所在。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山東正全面推動文旅融合,豐富業態空間、布局多元項目,將歷史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擦亮“文化山東”的金字招牌,走出獨具特色的文旅發展之路。
充滿人情味的療愈,讓置身山東的每一個人精神上都不再緊繃,放下內耗,擁抱松弛感,找到新一年的動力源泉。
通過“新春走基層”的系列報道中不難發現,山東各地景點客流量井噴的背后,是不少人放棄了春節假期。比如淄博的八大局便民市場的業戶,便是在政府引導下,在春節前完成走親訪友,從除夕至今一直保持營業狀態,才造就了春節期間日均超5萬人次的盛況。
接得住,還得需要自身魅力留得住人。深厚的文化底蘊賦予了山東春節獨特的儀式感。無論是各種民俗文化,還是非遺技藝,都在濟南鼓子秧歌的熱烈、泰安泰山廟會的傳承、東營威風鑼鼓的雄壯、日照漁家號子的氣勢、淄博鐵花飛濺的絢麗等儀式中得以體現,并讓圍觀者在興奮中逐漸放松下來。這種狀態,套用最近很流行的一個詞來說叫“松弛感”。那種感覺讓人心里很踏實,仿佛自己原本就屬于這片土地,只是回到了該去的地方一樣。
正如清華社會科學院院長彭凱平所說,“一個無可厚非的事實是,過去幾年,我們經歷了不見硝煙的戰役,這或多或少形成了每個人心中的創傷”。失意與快樂都是人生眾多體驗的瞬間,正是這些瞬間組成了現在的我們。
從春節前的哈爾濱,再到龍年春節的山東,都以足夠的人情味兒和誠意,讓每個置身其中的人找到讓自己舒適的狀態慢下來,用最喜歡方式給自己充滿電、加滿油。借用網友的話說,“到熱鬧的地方去,大聲自我表達,跟著人群走,到人多的地方去嗨”,進而完成一場悄無聲息的集體療愈。
開門迎客的誠意拉滿,讓利于民,惠民于心,牽引著人們“用腳投票”,帶動山東消費市場活力十足。
龍年春節,從線下到線上,從城市到鄉村,火熱的消費場面透著濃濃年味,讓人感知到中國經濟新春“市面”的脈動。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前4天,住宿、景區、交通等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1倍。商圈、餐飲等客流急劇攀升。
在全國消費市場火爆的背景下,山東同樣不遑多讓。
賞燈、賞雪、賞花、賞民俗,山東各地景區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稟賦,融合傳統民俗體驗、非遺文化表演、廟會燈會等傳統年俗活動,創造新場景、新玩法渲染年節氛圍,滿足了人們更多樣的需求,燃旺了文旅市場,激發了消費潛能。省文化和旅游廳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前6天(正月初一至初六),全省重點監測的200家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2067.9萬人次,門票收入超3.05億元,營業收入超9.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均在40%以上。
我們常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重點是“酒”要真香。
龍年春節,山東的“熱辣滾燙”絕非偶然,無論是政府層面的提前布局,還是充滿人情味的療愈氛圍,抑或開門迎客的滿滿誠意,折射的都是山東以游客心理和視角換位思考,細致入微地著力提升服務質量,竭力滿足所有人對“詩和遠方”的期待。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 王繼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