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播+ “安居”是“樂業”之本。讓人民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惦念的大事要事。
△ 2014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內蒙古阿爾山市伊爾施鎮看望生活在林業棚戶區的群眾。
2014年1月26日,農歷馬年春節前夕,總書記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來到處于產業轉型當中的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
時年74歲的郭永財在林業局工作了30年,一家6口人住在38平方米的簡陋平房里。總書記走進他家,察地窖、摸火墻、坐炕頭,詳細了解一家人的生活。聽說這片棚戶區已列入棚改計劃,總書記表示滿意,并對老郭說,希望你們住房條件盡快改善,日子越過越好。
“住房條件盡快改善”既是承諾,也是責任。當年6月,郭永財一家搬入新居,全家由衷感謝總書記“給咱們帶來的幸福”。
△ 近年來,內蒙古阿爾山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城市功能和人居環境顯著提升。
在總書記考察后的5年間,阿爾山市累計投入40億元,改造棚戶區10200戶左右,65萬平方米,更多像郭永財一樣的阿爾山人綻放出“夢圓安居”的笑容。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春節前夕,總書記不僅深入棚戶區看望困難群眾,還走訪大山深處的民居、城市胡同、原生態古寨,傾聽百姓們關于居住環境改善的愿望,一起規劃美好的生活圖景。
△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驅車2個多小時,從四川西昌市來到位于大涼山深處的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解放鄉火普村,走進彝族貧困群眾家中,看實情、問冷暖、聽心聲,同當地干部群眾共商精準脫貧之策。
2018年2月11日,在地處四川大涼山腹地的解放鄉火普村,總書記走進貧困戶吉地爾子家的新居,聽取該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彝家新寨新村建設等情況介紹。
昔日火普村百姓住的是破爛不堪的土坯房,而且因為火普村地勢高、石頭多,人們出門就要爬坡。在當地率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后,大家搬進了白墻灰瓦、錯落有致的新居。
△ 火普村新貌。
“挪窮窩”“拔窮根”,建設貧困戶安居住房從根本上改變了深度貧困地區困難群眾的居住和生產條件。如今,脫貧的火普村正在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村莊從“臟亂差”逐步向“潔凈美”轉變。火普村精心打造出紅楓景觀,美不勝收的“火普紅楓”就成了游客的打卡點,成為鄉村旅游產業的增長引擎。
△ 2019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前門東區草廠四條胡同,同朱茂錦一家人包餃子、聊家常。
2019年2月1日,在北京前門東區草廠四條胡同,總書記同朱茂錦一家人包餃子、聊家常,實地了解老城區改造工作。
隨著北京城市的快速發展,老城區管理日顯滯后,草廠胡同一度變成了“臟亂差”的代名詞。北京市對老城區多措并舉,通過補齊設施短板、改善生活條件、提升環境質量等,使昔日擁擠不堪的草廠胡同成為“老北京新氣象,老胡同新生活”的典范,實現了總書記描繪的“住在胡同里也能過上現代生活”的幸福暢想。
△ 云南省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的司莫拉佤族村曾經是貧困村,隨著國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推進,這個小村寨舊貌換新顏,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
2020年1月19日,總書記來到云南省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李發順家,一一察看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并指出要“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司莫拉在佤族語里意為“幸福的地方”,但早年這里景象可是“看寨不是寨,茅草壘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風吹”。
為了讓“幸福的地方”名副其實,當地實施綠美亮化工程、安裝智慧消防系統、開展“最美庭院”評比、推行“美麗公約”制度,隨著硬件和軟件的不斷提升,司莫拉先后獲得中國傳統村落、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稱號。李發順也響應村里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的號召,開起了大米粑粑作坊。
跨過高山河流,深入山村古寨,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春足跡,引領我們共同見證越來越多老百姓的“安居夢”變成日新月異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