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堅守 一“網”闖天下
——訪英凱模金屬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閆向陽
參加行業交流會
車間走訪調研
□本報記者 李榕 本報通訊員 韓哲
人物簡介
閆向陽,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人,1965年出生,現任英凱模金屬網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常務理事、全國顆粒表征與分檢及篩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先后被評為河北省創業功臣、衡水市改革開放40年優秀民營企業家、安平縣改革開放40年優秀民營企業家。他帶領企業牽頭修訂了《工業用金屬網技術要求和檢驗》和《金屬絲編織密紋網》兩項國家標準,還首次提出制定環氧樹脂網行業標準,推進絲網行業健康發展。
提起“英凱模”,行業內可謂無人不知。深耕絲網行業40年,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成長為行業龍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80%以上出口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位列國內同類產品第二。這背后離不開一位有勇有謀、運籌帷幄、精準把握時與勢的企業掌舵人——閆向陽。
近日,在位于天衢新區的英凱模公司生產車間內,一身工裝的閆向陽盯在一線。自2007年英凱模德州工廠成立,他便在衡水、德州兩地奔波。“閑不住,有想法就要努力實現。人家都說‘不撞南墻不回頭’,我是撞了南墻也不回頭,還要想方設法翻過去,這是骨子里帶的。”在公司的貴賓室,閆向陽講述了他的創業故事。
70元闖京城收獲人生“第一桶金”
1965年,閆向陽出生在河北衡水安平縣一個革命家庭,爺爺是抗戰烈士,父親是老師。紅色血脈與書香熏陶,將敢為人先、永不言敗的信念融入他的血脈。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暖了大江南北。當時,閆向陽的夢想是當“萬元戶”。勤奮好學的他曾種過甜玉米,養過食用菌,做過面包蛋糕,有賠有賺。但生性執拗、敢闖敢拼的他顯然不甘心就這樣過一生。
安平縣是中國絲網之鄉,也是全球最大的絲網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18歲的閆向陽瞄準了絲網銷售。幾經打聽,他騎車到縣城的絲網公司開了介紹信,花3元錢買了一本《絲網產品名錄》,萌生了去北京闖闖的想法。
得知兒子想做絲網生意,母親拿出家中全部積蓄——70元錢,支持他出去闖闖。第二天一早,閆向陽坐上了去北京的長途汽車。出了站,他有點茫然無措。北京太大了,到哪里落腳?客戶怎么找?一切都是未知數。
一路打聽著,閆向陽找到了一家便宜的地下室旅館,住一宿3元錢。翻看住宿登記處的一本電話簿,他眼前一亮。里面登記著不少建筑公司、化工廠的電話。這不就是客戶嘛!他找來紙筆逐個抄下來,再一家家打電話詢問是否需要絲網。記不清被拒絕了多少次,終于有一家建筑公司答應讓他第二天帶著產品過去看看。
一見面,對方看來的是個略顯青澀的小伙子,當即拒絕再談下去。執著的閆向陽哪肯輕易放棄,連續3天,他像“長”在了公司,逮著機會就介紹產品。他的真誠感動了對方,最終拿到了70卷窗紗的生產購銷合同。
“第一單生意利潤有3000元。那時候在農村一個家庭的年收入也就是幾百元錢。”對于“第一桶金”,閆向陽記憶猶新。
有了第一單,就有第二單、第三單……
憑著一股闖勁、韌勁,閆向陽的生意越做越大。1984年他開辦南侯疃織網廠,1988年成立安平縣震動篩布廠,1998年創立河北英凱模金屬網有限公司。也是在這一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外貿團隊,成為安平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通過互聯網將金屬絲網賣到了美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中高端市場,由此拉開布局海外市場的序幕。
新廠落戶德州 搶先競速新賽道
時間來到了2006年,英凱模發展迅速,已成為當地赫赫有名的企業。閆向陽開始考慮建新廠,擴大生產規模。
最初,德州并不在閆向陽的備選城市之列。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領導得知英凱模在全國選址的消息后,積極邀約、主動對接。“他們‘六顧茅廬’,甚至在我避而不見時,仍在公司的門衛室等我,并給了我3個保證:保我不吃虧,保我不受氣,保我企業發展。我被他們的誠意打動。”閆向陽說,更重要的是,德州到黃驊港和天津港交通便捷,便于產品的海運出口。經過慎重考慮,他決定將新廠區落戶德州。
2007年,閆向陽和德州經開區簽約,成立德州英凱模金屬網有限公司。經開區管委會成立了工作專班,全程幫辦代辦,推動項目快速落地達產,良好的營商環境令閆向陽印象深刻。“可以說,英凱模發展在衡水,壯大在德州。”他感慨道。
2008年,落戶德州僅1年,閆向陽就遭遇了企業發展的“第一道坎”。這一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在從歐洲出差回國的飛機上,閆向陽得知了該消息。回到公司后,他徹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召開高層會議,商討解決辦法。最終,他作出一個重要決定:與合作伙伴共渡難關。
當時,外幣貶值的幅度大約為10%,企業起草制式文件,給國外的合作企業逐一發傳真,平均降低英凱模供貨價格的18%。“短短3天,我們較原供貨價格損失了近200萬美元。”閆向陽說,這種雪中送炭的行為不僅讓海外企業順利度過危機,也給英凱模帶來了巨大回報——公司的海外回款率高達90%。這讓業內同行百思不得其解,因為當時很多企業根本收不回賬款。
事逢盛時須警省,境當逆處仍從容。公司平穩度過危機,正當大家長舒一口氣時,閆向陽又作出一個驚人決定: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兩錯位,一瘦身,再提高。即實行產品錯位和市場錯位,將公司當時仍盈利但前景不好的產品果斷淘汰,實現產品結構聚焦與提升。
在當時“訂單為王”的大背景下,對于這一戰略調整有人提出質疑。但閆向陽深知,一個企業要想發展成為百年企業,就要學會忍痛割愛。
“2008年公司的年產值達3.2億元,經過‘瘦身’后,2009年產值降為1.2億元。”他堅信“淘汰落后產能,培育壯大新動能”這條路是對的。
2018年,山東開始全面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明確提出“堅決淘汰落后動能、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借助這股東風,英凱模在德州的發展一路高歌猛進。眼下,公司已發展成為擁有500多名員工、15.6萬平方米數字化生產基地和500多臺套全自動生產檢測設備的創新型企業,為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產品和服務,年銷售額達3.5億元。
40持續創新 做有價值的企業
“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編織精品,引領未來。40年來我們不斷在做一件事——科技創新!”閆向陽對此頗為自豪。
一次,拜訪海外客戶時,客戶對產品提出更高要求。他意識到:企業唯有創新,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他提出“四高一強加一好”的產品升級戰略,要求產品定位高,工廠布局高,管理水平高,員工職業素養和收入持續提高,核心競爭力要強,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好。
當時,占據行業80%市場份額的“環氧樹脂網”進入了閆向陽的視野。該產品為工程機械行業所用,其研發技術一直被美國壟斷。2006年,公司成立了研發中心,組建了由24名行業專家組成的科研團隊,并建成了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環氧網生產線,歷時近3年,研發出核心產品環氧樹脂網,并于2009年在德州工廠實現量產,彌補了國內高端環氧網的空白。
“我們把技術升級改革當作公司的二次創業。”閆向陽說,此后,英凱模不斷加大研發力度,每年投入銷售收入的4%至6%專項用于研發。每年研發新產品30多項,先后填補了高端反向密紋網和安全氣囊用金屬過濾網產品的國內空白。目前,公司已有67項國家專利,形成六大產品線,產品涵蓋環保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
多年來,英凱模有條不成文的規矩:無論公司多艱難,對內堅持做到“三個原則”,即不減員,不降薪,按時發工資。“企業發展壯大靠職工,職工就是企業最大的靠山。”閆向陽稱,根據企業盈利的實際情況,每年給職工上調工資。讓職工放心工作,家屬安心生活,這是企業不變的目標。
眼下,英凱模已經成為國內行業的領軍企業。憑借著強大的科研實力,牽頭修訂了《工業用金屬網技術要求和檢驗》和《金屬絲編織密紋網》兩項國家標準,并首次提出制定環氧樹脂網行業標準。他還無償向同行分享核心技術和專利成果,旨在推動行業協同創新、抱團發展。
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閆向陽有著清晰的規劃:將英凱模打造成為行業第一的“智慧工廠”,做世界絲網行業有價值的企業之一。“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企業走出去的道路越走越寬。相信英凱模的未來更精彩。”閆向陽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