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籍工人在天津港裝卸貨物(資料照)。賈鵬攝
□記者王志冕 通訊員梁榮濤 王志浩
今年27歲的王客序是德州交通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畢業生,2015年畢業后到北京闖蕩,9年時間,他已經從一名機械工成長為雷克薩斯的杰出服務顧問。
作為全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城市,德州被賦予“勞動力輸送基地”的功能定位。10年來,我市不斷加大技工院校建設,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搭建供需對接合作平臺,全力抓好高素質勞動力培訓輸送基地建設,越來越多的“王客序”從德州走進了京津冀。
實施“訂單”培養 定向輸送技能人才
建設服務京津冀地區的勞動力輸送基地,德州有良好的職業教育基礎。3月18日,市教體局職業教育和民繼教育科科長周濤介紹說:“德州現有30所中職學校、2所高職專科學校、2所應用型本科高校,在校生超過2萬人,職業教育規模結構能夠滿足區域技能人才需求。”特別是2020年省部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啟動實施以來,我市進一步加大政策供給,深化產教融合,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獲評省“職教改革成效明顯城市”,位居全省第四位。
在周濤看來,供給優質勞動力,打通供需兩端,實現“產業鏈”和“教育鏈”雙向互動尤為關鍵。為此,我市大力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與上汽通用、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北京現代、山東遠大數控等企業深度合作,成立“訂單班”,組織現代學徒制試點,校企雙方緊緊圍繞“學校、學生、企業”三者需求開展合作,使人才培養深度進入企業生產服務流程和價值創造過程。
德州交通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是全市較早開設“訂單班”的學校。學校副校長劉建波介紹,作為豐田T-TEP校企合作項目的重點合作院校,他們已經與豐田集團“牽手”17年,“豐田一般維修班”和“豐田鈑噴班”已為全國豐田汽車經銷店輸送員工3200余人,其中在京津工作的畢業生就有686名。
同時,我市著力加強同京津冀職業技能發展聯盟合作,全市23所技工院校已全部成為會員單位。以山東四方技師學院為例,2023年4月,京津冀職業技能發展聯盟在該校建立了實訓基地。當年6月,希爾頓集團與校方率先對接,首批19名實習生赴北京希爾頓報到。同期,創建德州產教聯合體對接會在該校舉行。京津冀職業技能發展聯盟副秘書長姜潤娟認為:“通過職業教育和產業深度融合,全面推進‘政行校企’協同育人機制,開展以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更有利于培養專業技能高、崗位適應性強、就業潛力大的技術技能人才。”
推進技能培訓 全面提升“藍領”素質
目前,在武城縣巾幗家政母嬰生活護理系列培訓班上,39歲的王軍艷正在認真學習技能。“掌握母嬰護理技能后,我想去天津謀一份生計,和在那里工作的丈夫團聚。”她說。
聚焦京津冀重點產業發展需要,組織開展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技能,在我市已是常態。2019年,《德州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出臺,對各類勞動者開展全覆蓋職業技能培訓,并提出“力爭到2021年,全市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的目標任務。2021年,《德州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質量年活動實施方案》印發,更大力度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努力實現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由“量”到“質”的轉變。
為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精準度,我市還發布了《德州市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項目指導目錄》,完善職業技能培訓信息定期采集發布制度,組織開展電焊工、養老護理、育嬰照護、家政服務和新業態新模式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等特色培訓。2019年以來,全市累計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8.52萬人次。
同時,我市積極探索開展“金藍領”培訓工作,更好適應京津冀地區高技能人才發展需求。市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科科長郭猛介紹,2019年以來,全市已完成“金藍領”培訓5000余人,實現“入學即入企、畢業即就業”,為大批企業提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公共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也有效提升了勞動力供需對接的效能。“在市、縣,我們強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在鄉鎮,全面推開鄉鎮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建設;在村級,組建村(社區)就業服務站,招募就業信息員,收集求職需求、推介就業崗位、組織技能培訓,把就業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張明霞說,全市選配了8162名村級就業信息員,上門送政策、送崗位、送培訓、送服務,讓就業服務觸角遍布每個村莊。同時,我市還建立了農村勞動力信息調查和監測預警機制,并廣泛開展勞務對接活動,提升人力資源的雙向流動。
打造勞務品牌 建立規模輸出機制
40多年前,60名樂陵農民北上天津塘沽新港,承擔港口公路、碼頭附屬設施修建任務,拉開了樂陵港務工人闖蕩天津的序幕。山東匯誠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就從這60名農民工起步,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擁有6000余人的“樂陵港務工人”品牌,多年來累計轉移勞動力就業20萬人。
一個勞務品牌,就是一張就業名片。近年來,我市把勞務品牌建設作為促進就業的重要抓手,先后培育了港務工人、四方技工、臨邑中聚等品牌。“全市在京津地區先后建立了北京的慶云街、天津的樂陵區及‘港區勞務’‘京津塘面食’等一批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勞務協作基地。目前我市已成為魯西北、冀東南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和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市人社局副局長尚鍵說。
“四方技工”是德仁四方人才集團傾力打造的系列勞務品牌總稱,2007年獲評山東省馳名勞務品牌。經過多年發展,“四方技工”從業人員達到8萬人,遍布北京、天津等城市,以及英國、德國、加拿大、韓國、日本等國家。
在打造領軍勞務品牌的同時,我市也在搶抓戰略機遇,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高標準建成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舉辦京津冀魯(德州)人力資源服務高峰論壇暨省會經濟圈人力資源一體化發展推進會、京津冀魯(德州)人力資源服務品牌展等系列活動,成功吸引了誠通人力、北京小愛科技等知名京津冀人力資源機構入駐德州。目前,全市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總數達605家,年營業收入約50億元,年累計服務用人單位4.5萬次。
“圍繞協同發展,我們緊扣德州區域特點,在打造勞動力輸送基地的同時,也在通過招引集聚青年人才、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支持能人返鄉創業等措施,積極推動由單純的勞動力輸送向多層次人力資源合作轉變。”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郭洪霞表示,他們將錨定產業需求、人才需求,繪制“產業+人力資源”協同發展藍圖,推動區域優勢互補和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