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適區,勇當科技創新策源地
編者按
今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全面攻堅之年,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山東是國資國企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正在深入實施。我省國企充分發揮“三大作用”,大力推進功能性、結構性改革,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中勇當主力軍、排頭兵。即日起,大眾日報推出“聚焦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專欄,集中呈現我省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探索與實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指向更明確,路徑更清晰。
我省是國資國企大省,國有經濟比重大。本輪國企改革,我省把增強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作為重要內容,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本輪改革明確提出,到2025年,省屬重點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要達到5%以上,省屬企業從業人員中重點行業研發人員占比達到7%。
當前,我省國有企業根據各自產業技術優勢和資源稟賦條件,找準定位、積極作為,勇當原始創新的策源地,推動科技創新盡快取得新突破。
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
3月13日,2024亞太海事展在新加坡舉行。展會上,濰柴發布全新一代WH17高端船舶動力產品,吸引了廣泛關注。
全新一代船機動力強勁、綠色節能、穩定可靠、智能網聯,是企業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的體現。“我們錨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構建核心技術競爭優勢。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約360億元,2023年研發投入12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8%,發動機板塊研發投入強度6%,超越全球行業一流水平。”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倫學廷介紹。
從全省看,科技創新是本輪國企改革的關鍵詞之一。“科技自立自強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要切實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打造出屬于自己的‘一招鮮’看家本領,努力成為更加可靠的戰略科技力量。”省國資委主任滿慎剛表示。2023年,省屬企業研發投入達到473.3億元、同比增長14.3%,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01%;各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研發投入總額達到134.53億元。
目前,省屬企業牽頭建設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107個,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創新主體共建實驗室36個;各市國有企業牽頭建設省級創新平臺56個、組建創新聯合體36個,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實驗室50個,承擔省級重大科技攻關任務115個。山東重工、浪潮集團、山東能源等企業在高熱電聯產效率、服務器高效虛擬化、煤炭清潔轉化等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客觀來講,有的科技創新不一定在短期內就能出成果、出效益,可能還要冒一定風險。這就更加要求各級國有企業一定要用戰略眼光、從大局高度認識和把握,敢于跳出舒適區、勇闖無人區。國資監管機構要完善落實創新失誤免責機制,細化完善免責情形,對創新工作給予充分保障。”省國資委副主任葛志強說。
積極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3月17日,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訪客——安哥拉總統洛倫索。遠道而來的客人參觀了新華醫療制藥裝備車間、BFS連續式塑料瓶吹灌封設備、手術器械等豐富的產品線,對新華醫療先進制造水平給予很高評價。
科技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應用。如何讓科技創新的成果走出實驗室,成為市場追捧的產品,新華醫療有自己的“秘訣”——一套以企業為主體,以資本為紐帶,科技成果靈活分配的新型研發結構。
“我們牽頭承建了山東省高端醫療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同時成功入選省國資委首批山東國資科創基地。目前我們正依托創新中心和科創基地,探索自主研發和合作研發并重的機制。上游,同大學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開發科研成果;開發成果經驗證、評測,向下游生產廠商推廣轉移,進行規模化生產。”新華醫療董事長王玉全介紹。通過建立全產業的開放合作協同體系,實現從技術研究、產品開發、中試轉化、檢測驗證到成果推廣的創新鏈條范式。2023年,新華醫療授權專利115項,其中發明專利達24項;企業利潤總額年復合增長率33.02%,制造主業占比穩步提高。
當前,我省正從技術供給和需求牽引雙向發力,促進產學研有效貫通和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探索通過股權合作、共建實驗室等方式,加快建設一批創新聯合體、一批實質性的產學研聯盟、一批面向社會開放的中試驗證平臺。
激發高層次人才創新積極性
創新的根本動力在人。如何激發人才的主觀能動性,是各家企業都在思考并著力解決的問題。
以華魯集團為例,“十四五”以來,新藥品批件、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重大創新藥臨床研究、國際藥品注冊、專利與標準的數量連創歷史新高。今年,預計還將再投入22億元,力爭獲得專利100項以上。
華魯集團的底氣從何而來?人才。20位院士掛帥搞研發,三大主業四家產業公司院士全覆蓋,擁有省級以上各類高層次人才130余人,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對科研骨干,我們給位子、給票子,多名科研帶頭人被選拔進入上市公司領導班子。股權激勵實現技術骨干全覆蓋。我們還制定了科技創新全生命周期激勵管理辦法,打出包括研發階段成果獎、科技進步獎、創新創效獎在內的全生命周期獎勵組合拳,近三年獎勵金額超1.4億元。”華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德平介紹。
記者從省國資委了解到,為持續加大科技創新考核激勵力度,省國資委指導企業將工資總額增量優先用于科技人才激勵,對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科研團隊工資總額實行單列,對關鍵人才實行“一人一議”,協議開放薪酬、上不封頂,進一步激發高層次人才創新積極性。
“沒有大投入就沒有大產出。企業要健全研發投入管理機制,建立投向精準、使用合理、歸集到位的研發投入管理體系,提高科技投入產出效率,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省國資委將進一步加大在業績考核、工資總額、創新債券等方面的政策供給力度,最大限度支持企業開展創新。”滿慎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