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董子文化街入選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晉級“國家隊”擦亮文化名片
俯瞰董子文化街
□本報記者 劉瀟本報通訊員 張劍
日前,從文化和旅游部傳來好消息,根據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評選與復核結果,德州董子文化街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被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系全市唯一,全省共8家。
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是文化企業集聚并形成良好產業生態和服務體系,對區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文化產業基地。入選主體一般在文化業態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文化與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文化產業園區和企業服務平臺建設運營等領域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德州董子文化街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以園區管理服務為主營業務的文化企業,長期負責對董子文化街的運營管理。
經過規范運營、業態融合發展,目前,董子文化街已服務培育書畫、非遺、老字號、影視傳媒、創意設計、藝術培訓等文化企業390余家,成了魯西北、冀東南重要的文化產業集聚地,并獲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中國收藏文化示范基地、山東省非遺旅游體驗基地、山東省老字號集聚區等多項稱號。園區總占地面積150畝,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每年舉辦50余場次文化旅游節、文化街廟會、書畫展覽、藝術沙龍等活動,去年營業收入已超8億元。
“在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人才是核心推動力。”談及街區發展,德州董子文化街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費志振一語道破關鍵。多年來,董子文化街先后培養了文化產業高層次人才30余人,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劉欣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5年前,他憑借對藝術的一腔熱愛,從技工轉型陶藝領域,在董子文化街成立了工作室。如今,他有齊魯文化之星、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德州文化英才多個頭銜,生產研發的茶器、陳設器等幾十種文創產品遠銷海內外,并先后斬獲省級以上專業獎項50余項,經營規模擴大到包括工作室、生產車間、陶瓷藝術館在內的1000余平方米。
此外,在產業集聚基礎上,街區還先后實施了多個德州電影小鎮、傳統文化研學旅行基地、非遺特色街區等文化產業項目,如引進了12家專業影視機構,打造德州首個電影小鎮,制作出院線、網劇、話劇、微電影等600余部作品,獲省級以上獎項260余項;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游項目,去年接待本地及周邊游客1000余人;通過“挖掘儲備——培育指導——產業孵化”的服務模式,先后培育了23項非遺項目、15家非遺工坊,去年組織非遺進社區、進校園活動近百場次。
“作為德州的一張文化名片,我們將充分發揮街區自然和文化資源皆得天獨厚的強大優勢,積極主動做好鄉村振興、數字文化、文旅融合等,匯聚扶持一批技術含量高、文化特色突出的創新型企業,打造一批文化科技旅游融合典型案例,在文化振興道路上走深走實。”費志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