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7日從應急管理部新聞發布會獲悉,我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促進地震信息、減災決策和科技資源的共享融合,提高區域跨境災害協同防控和應對能力。
中亞地區是全球地震活躍的地區之一。我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交界處是板塊相互作用的關鍵區域,天山地震構造帶橫貫其中,是主要地震危險區,也是國際社會研究大陸地球動力學和內陸地震災害等前沿問題的關鍵地區。
中國地震局歷來重視與中亞國家的合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為主要窗口,匯聚系統力量,通過建機制、強項目、搭平臺、促交流,不斷加強與中亞國家的地震科技合作,宣傳推廣防震減災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提高區域地震災害風險防范能力。
“項目是合作的基石。在多個科技計劃和建設項目的支持下,我們積極推動與中亞國家的合作落實落地。”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介紹我國與中亞國家在地震合作方面的經驗時說。
近年來,我國與中亞國家陸續開展了中亞天山區域GPS聯合觀測、地震地磁監測臺網建設等多個科技合作項目。“這些項目為我國和中亞國家的防震減災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基礎信息和科技支撐,對保障我國西部戰略通道安全和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朱芳芳說。
朱芳芳表示,我國未來將提升區域地震科技合作層次,依托天山地震國際學術研討會和新疆帕米爾陸內俯沖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平臺,凝練科學問題,繼續開展科技項目合作。(記者陸成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