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努力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我市黨員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記者唐曉穎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明確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以此破解現代化進程中的堵點難點。當前,全市黨員干部群眾正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表示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德州實踐,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黨和國家賦予大學的崇高使命。通過認真學習全會精神,我們深感黨中央對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高度重視,全面系統深入的改革藍圖為辦學治校指明了前進方向。”德州學院黨委書記吳君表示。德州學院立足服務國家、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區域科技創新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建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30個,擁有泰山學者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2人,省級教學、科研團隊27個。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需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慶云縣聚力建設渤海教育名城,在教育領域實行了一系列積極探索,與山師基礎教育集團、山大基礎教育集團、歷城二中等機構名校建立合作關系,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我們將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全面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強化對隊伍建設、科學教育、校園安全等重點工作的專項督導。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增加公辦學位供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升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慶云縣教體局局長韋毅說。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市以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總抓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了“1+1+N”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形成企業“出題”、政府“立題”、高校“解題”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就是要打破教育、科技、人才制度各自改革的邊界,通過一體化改革實現一體化發展,更好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市科技局黨組成員田曉靜表示。全市科技系統將全力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繼續實施市級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重點研發計劃,加力推動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梯次培育體系,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努力把德州打造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深耕節能減排領域,建成六大技術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參與了23項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全會提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作為企業家,我們要有科技報國、科技為民的自覺與擔當,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使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關鍵主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融合力量。未來,格瑞德集團將加大科研力度,加強全產業鏈建設,向世界展示更多‘中國智造’。”該公司執行總裁管志廣說。
奮楫者先,創新者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我們將以改革的理念、創新的精神,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擔當作為。”市科協黨組書記劉輝表示,具體工作中,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爭創中國科協“科創中國”試點,深化科技經濟融合,以高端裝備、食品化工兩大產業為培育重點,將創新資源精準匹配到產業鏈和骨干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人才托舉工程,加強科技創新智庫建設,為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鋪路搭橋。實施改革創新工程,加強國有企業、產業鏈企業、國家級及省級開發區科協組織建設,同步推進科技信息推廣應用工作,為夯實根基增強活力保駕護航。
對一座城市而言,人才是發展的重要根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勢在必行。我市實施“人才興德”戰略,出臺了“人才強市23條”“產才融合17條”“大學生興德34條”等人才新政4.0版,推出了一攬子改革舉措,人才政策吸引力、影響力不斷增強,人才制度精準性、靈活度明顯提升,人才結構持續優化。近兩年全市申報入選國家重點人才工程20人、省泰山人才工程4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86萬人。“我們以全會精神為根本遵循,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動,推進‘十萬大學生興德計劃’,引進集聚青年人才。實施‘技能興德’萬名工匠培育行動,多渠道培育技能人才。實施人才服務品牌提升行動,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服務生態,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支撐。”市人社局副局長桑青表示。
近年來,平原縣優化黨管人才工作,加快推動人才重點工作事項突破,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我們將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加快建設新時代人才強縣。”平原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姚磊介紹,平原縣從引才需求側、市場主體端、保障服務鏈出發,打造“一軸兩翼三線”人才工作市場化發展模式。變政府主導、政策驅動招才為政府引導、市場帶動引智,打造供需兩端發力的“匯智導鏈”。以市場化引育集聚更多優質人才,打造人才創新創業承載洼地。強化要素保障,強化人才激勵,推動形成政企聯動、互促共贏的引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