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推進“三醫聯動+中醫藥”集成改革——
診療服務零距離 百姓健康有保障
外引內聯讓優質醫療資源來到家門口。圖為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專家來我市義診。 記者 陳錕 攝
□本報記者 邢仁宇 陳錕 本報通訊員 李祿超 趙建美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戶、與京津滬魯110余家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新增床位1萬余張……在“三醫聯動+中醫藥”集成改革引導下,我市建成覆蓋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2022年以來,改革項目獲得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督查激勵,基層衛生綜合改革相關經驗先后被國家衛健委、省政府辦公廳、省衛健委推廣,德州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獲評山東省改革品牌。
分級診療成果惠及全人群
7月25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李智明為53歲的鄭姓患者完成了斜外側腰椎椎體間融合微創手術,時間僅用了1小時。“完全沒感覺,睡了一覺病就治好了。”術后第二天下床行走的鄭姓患者表示,腰背部未產生不良反應。李智明介紹,與齊魯醫院共建以來,科室開展新技術12項,填補了德州在脊柱微創、矯形、人工間盤置換等多個領域的技術空白。去年12月,該科室獲評山東省特色精品專科。
醫療服務能力是衡量地區醫療水平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德州全面提升市、縣、鄉、村整體醫療服務能力,通過專科帶教、遠程會診、專家下沉等舉措,建立起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實現大病重病在市里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縣里解決、頭疼腦熱等小病在鄉村解決。
2022年,德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全面托管辦醫新模式,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共建德州醫院,推動德州醫院與齊魯醫院在醫療技術、醫療質量、醫療服務、科學教研、綜合管理上實現“五個同質化”。同年,德州醫院年度績效考核進步222位,躍居全國第324位。此外,德州市各級醫療單位積極外引內聯,對接上級醫院,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定期來德州帶教、坐診。截至目前,已與京津滬魯110余家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建成專科聯盟、醫聯體49個,成立分中心5家,設立專家工作室、博士工作站18個。
兩年來,我市累計投資1344萬元完成336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探索推廣以縣級醫院為牽頭單位、各鄉鎮衛生院為成員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制度。為解決分級診療醫保報銷問題,市醫保局將緊密型醫共體納入DIP整體付費,雙向轉診病患連續計算起付線,醫保報銷少跑腿。
基層醫療水平提高,人才是關鍵。德州市對符合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人員實行“直評直聘”,不受崗位總量、結構比例限制,并建立激勵機制,城市醫師下基層與職稱晉升、崗位聘用、提拔任用等掛鉤,推動人才資源下沉。建成以德州醫院為中心,覆蓋各縣級綜合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遠程會診中心和區域影像中心系統,形成“鄉鎮拍片、縣級審片、市級復核”三級影像分級診療新模式,讓城鄉居民共享“家門口檢查、大醫院診斷”同質化醫療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影像三級會診9萬余例,為患者節省費用2400余萬元。今年上半年,德州市基層診療量占比71.06%,居全省首位。
優服務,就醫更舒心。繳費與報銷程序煩瑣,是百姓廣泛反映的看病“痛點”。市大數據局、市醫保局、市衛健委聯合打造“先看病、后付費”信用就醫應用場景,通過簡化就診流程和支付環節,實現患者、醫院、社會多方共贏。目前,該服務已累計簽約11.3萬人、授信金額8000余萬元。
醫養結合守護生命全周期
8月3日,在齊河縣安頭鄉康養服務中心醫護人員治療下,61歲劉姓老人獨立完成了坐起和翻身。劉姓老人是安頭鄉劉言村村民,老伴去世,膝下無子女。今年5月,他因腦梗塞后遺癥導致全身癱瘓,最后由安頭鄉康養服務中心收治。安頭鄉康養服務中心是中心鎮醫養結合體,設有衛生院和養老院,行動不便的老人在這里能夠得到診療、養病全程服務。“養老院解決老人日常生活所需,衛生院提供床邊醫療服務,實現了邊醫邊養、綜合治療。”安頭鄉衛生院院長史京虎介紹。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養老成了熱門話題。我市立足實際,將醫療和養老資源整合優化,在全省首創鄉鎮衛生院、養老院“兩院一體”服務新模式,加速實現醫療、養老資源互補、功能互融。目前,我市成功創建省級醫養結合示范縣11個、全省醫養結合示范鄉鎮106個,齊河縣入選首批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2024年全省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創新引領縣。
加強資金支持。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共同修訂《德州市養老條例》,每年將55%以上的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同時把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和建設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全面落實資金、土地、稅費、融資、水電氣暖等方面的優惠扶持政策。將醫療床位轉型為護理型養老床位的鄉鎮衛生院,可與養老機構享受同等建設和運營財政補助。
下放準入門檻,推進醫養結合機構“放管服”改革。各級民政部門不再實施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具備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只需依法在登記機關變更服務范圍、經營范圍或主要職責,便可設立養老機構,無需另行設立新的法人。
同時,市醫保局不斷推進、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將長護險定點醫護機構范圍放寬至基層醫療機構。2024年,長護險試點縣擴大到9個,人口覆蓋率達77.1%。截至7月底,全市職工長期護理保險累計待遇享受人員達16832人。
傳承+創新中醫藥發展全方位
青年名中醫劉希良是我市大力推動中醫藥特色療法傳承的踐行者。“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通過拜名師、學經典,我的診療技術不斷提升,為越來越多的病患解決了病痛。”7月31日,正在用小針刀為病患治療腱鞘炎的劉希良說。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完善了以市中醫院為龍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持續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培訓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弘揚傳播中醫藥文化,積極爭創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市(縣),進一步提升了基層群眾中醫藥服務可及性和滿意度。
2022年以來,市編辦共為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下達用編進人計劃2676名。通過開展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臨床醫師“西學中”培訓、名中醫藥專家評審,我市中醫藥人才隊伍逐步壯大,目前擁有國家、省、市級中醫藥名醫專家234名。同時,作為山東省中醫藥特色療法基層培訓推廣試點,德州市建起市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1個、縣級中心11個,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百余期,培訓基層衛生技術人員萬余人次,中醫藥特色優勢凸顯。
市政府先后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藥博物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市中醫院正式掛牌“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就業基地”“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社會實踐基地”“鍉圓針系統痧療傳承中心”,累計完成1500余人次的進修培訓。組織舉辦山東中醫藥大學與德州市人才推介懇談會,市中醫院與山東中醫藥大學在中醫藥人才培養、科研教學、項目實施、技術提升、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全市10所中醫院加入山東中醫藥大學本科生臨床導師制培養試點,5所中醫院與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省中醫院)簽訂醫療聯合體合作協議,13個科室建立專科聯盟。
通過深入開展醫聯體合作、中醫師承教育等行動,德州市實現了“縣縣有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鎮鎮有名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村村有中醫藥服務”。所有公立中醫院全部達到二級以上、92.3%達到“二甲”以上,所有縣級中醫院達到國家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82%達到推薦標準,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國醫堂,打造精品國醫堂29家、中醫閣543家,全市中醫藥服務能力和可及性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