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盡狂瀾走滄海,一拳天與壓潮頭。新中國發展的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工業是立國之本,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工業尤其制造業是大國之“筋骨”,只有建造起“鋼筋鐵骨”,大國方可巍巍屹立而不癱軟。
大省,亦然。作為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大省,山東的根基在工業,優勢在工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也在工業。工業經濟是山東經濟發展的“頭號工程”,占全省比重近三分之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如今,歷史的指針又標注了新的奮斗起點。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無論著眼當下,還是放眼未來,工業經濟都將是決定區域競爭勝負的關鍵變量。
全省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全省聚力推動工業經濟頭號工程高質量發展大會,山東近年來連續召開高規格會議籌劃突破發展之策,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積極布局未來產業……
“現在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和技術沉淀,某些方面我們甚至已經走到了‘無人區’,自主創新有了可行性與必要性。”在“‘新’中有‘數’——解碼新型工業化”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中,一位單項冠軍示范企業老總在接受采訪時告訴我們。
“以前我們的產品與國外的技術差距較大,主要采取的是跟隨策略。現在我們已開始在部分領域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引領技術的發展。”如今,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已經成為了齊魯大地一眾領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長期跟跑到咬住并跑再到超越領跑……這娓娓道來鍥而不舍的單項冠軍企業發展史背后的草蛇灰線,不正隱藏著“世界工廠”乃至一個工業大省數十年如一日,在全球競技場上波瀾壯闊的艱辛探索之路。
魯迅先生的《最先與最后》一文中寫到: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在《尋求中國力量的源泉 走向自主創新之路》一書中,學者路風鮮明地提出:通過自主創新發展出來的技術能力是企業、工業和國家競爭力的主要源泉。
這個八月,借主題宣傳活動之機行走在火熱的齊魯大地上,切身感受到這塊干事創業熱土所飽含的激情,不由讓人想起了被稱為“行走的脊梁”的泰山“挑山工”。令人心生慨嘆:有此一精神,何事不成功!
工字,筆畫極簡,兩橫一豎卻頂天立地,細細琢磨又感覺意味深長。《說文解字》中說:工,巧飾也,象人有規矩也。本意為矩,即曲尺。后引申為工匠,以及擅長技巧和精巧等涵義。工匠在勞動中展現出來的敬業、專注、創新等特質,也被稱為“工匠精神”。
工字的一豎,體現出工業是龍頭、是脊梁,是經濟的根基所在,推進新型工業化正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贏得未來競爭優勢的重中之重。
工字上一橫是挺起的殷殷囑托,經濟大省“走在前 挑大梁”的重大使命。下一橫是夯實的煌煌未來,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的歷史使命。
可以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是根本支撐;在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新型工業化是制勝武器;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新型工業化是重要途徑。
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工業大省山東堅持實體經濟為本,把實現新型工業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任務,不斷提高工業和制造業的“含金量”“含智量”“含綠量”。
“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攀“高”逐“新”而行,新時代的泰山“挑山工”正挺起脊梁挑大梁,鍛鑄出“新型工業化”的鋼筋鐵骨雄峙天東。(評論員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