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突出抓好“三個融合”,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我市加快推進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
山東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電路用大硅片產業化項目生產車間。記者劉振興攝
□記者楊德林
華威手機全產業鏈數字化智造項目達產后年產手機1500萬臺、平板電腦300萬臺,安頌科技自主研發的人工陶瓷髖關節假體打破了國外廠家的技術壟斷,三森數控項目研發出中國第一臺鉆孔直徑最小僅為0.6毫米的數控機床,山東有研半導體公司位列2023年“小巨人”企業50強榜單全國第11、全省第3……
今年以來,我市以高技術含量、高成長性、高管理水平為特征的先進制造業發展勢頭穩健。據統計,上半年全市“四新”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7.7%,居全省第4位;占GDP比重30.8%,居全省第8位,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反映到工業指標上,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33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27個行業實現增長。
“抓工業,對我市來說,關鍵是要抓好先進制造業。結合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我們要扎實推進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以創新驅動發展,聚力推行‘雙線工作法’,一條線抓基礎工作,兜底、穩面,一條線抓先進制造業8項重點工作。突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實現先進制造業提檔升級、壯大總量,夯實德州高質量發展根基。”市工信局局長孫洪魁介紹。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鍛造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依托京津冀創新轉化(德州)中心、德州(北京)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推動人才鏈、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四鏈”融合發展。
何為“四鏈融合”?以山東百多安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為打通醫工交叉與轉化領域的“中梗阻”,我市支持百多安公司入駐德州(北京)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北京科技大學等多家高校院所和三甲醫院,共同組建中國第一個醫工交叉與轉化協同創新平臺,加大科技攻關,“經外周中心靜脈導管”打破歐美壟斷;“血管阻塞性疾病血運精準重建功能穩態修復技術體系建立及臨床應用項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
我市聚焦12條標志性產業鏈,啟動實施打造科教產協同創新共同體三年行動,同步繪制產業、技術、人才“三張圖譜”,引進中國科學院馬光輝院士“中科森輝微球技術轉化”等一大批高端人才項目,組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2個科教產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人才共享共用、技術聯合攻關、成果接續轉化。
一個動車螺旋減震彈簧擁有13項發明專利和28項實用新型專利。扭住創新不放松,山東智衡減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僅改變了中國動車需要進口國外彈簧的局面,產品還出口法國、加拿大等10余個國家。
我市推進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堅持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重點,實施“揭榜掛帥”,每年遴選一批影響力大、帶動作用強、應用面廣的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課題,定期向社會公開發布,形成企業“出題”、政府“立題”、高校“解題”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 (下轉2版) 2023年,10個市級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分別由山東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16家高校揭榜,涉及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2024年,又組織實施了24個項目面向全社會公開發榜,其中20個項目分別由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16家高校院所揭榜。
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激活力增動力
8月9日11時20分,伴著一聲長笛鳴響,滿載貨物的海鐵聯運集裝箱班列緩緩駛出德州國際陸港。這是當天德州國際陸港啟用后發出的首列班車,貨物將經過黃島港運往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德州國際陸港的前身是平原縣與濟南鐵路局合作建設的濟鐵(平原)物流園。此前,已穩定開行青島港、中歐、中越等多條班列,服務半徑覆蓋周邊200公里,年貨物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
“這個項目改寫了德州沒有鐵路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的歷史,推動港口功能延伸至內陸,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貨物直接運抵碼頭裝船出海,為魯西北及周邊地區對外貿易提供物流新通道、新途徑。”德州海關關長燕華農說。
據介紹,在國際分工較為發達的制造業中,產品在制造過程中的增加值部分不到產品價格的40%,60%以上的增值發生在服務領域。圍繞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兩業”融合,大力培育柔性化定制、供應鏈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緊緊圍繞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商貿流通、軟件服務、工業互聯網、商務服務等六大生產性服務業,我市加快推進天衢新區數字智慧物流港、天衢博覽廣場、京東數谷等重大項目,為先進制造業賦能。
位于天衢工業園的凱德現代冷鏈物流園區項目已經建成投用,項目總投資3.5億元,擁有一棟4層和一棟3層的低溫冷藏庫,冷凍能力達10萬噸,目前已吸引50余家知名企業入駐,對接國內專業冷鏈交易市場、平臺、農產品中心等資源,把以“德州味”為代表的本地產品向京津冀地區推廣,實現產銷對接。近年來,我市建設了金茂源、凱德冷鏈等物流項目,國家5A級物流企業實現零的突破,社會物流成本持續下降。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駛入發展快車道
百龍創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條生產線采用數字孿生技術,引入DCS自控系統以及現場行跡監控系統,整個生產車間實現無人化值守;金麒麟集團引進應用智能改造,生產效率提高80%,減少用工約60%……
當前,制造業與數字技術高度融合,促使供應鏈、生產鏈、服務鏈、銷售鏈、價值鏈等各個環節發生系統性重構。我市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機遇,深入實施《德州市推進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按照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3個層次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強力抓好新基建,加快推進集群上網、企業上云、園區上線,不斷向“智改數轉”轉變,培育了奧鏈工業互聯網平臺等一批本地工業云平臺,持續提升產業鏈協作效率和供應鏈一體化協同水平。
位于慶云縣的山東小森精工機械有限公司,車間內的一臺臺電子顯示屏上,企業訂單量、車間當天需要完成的生產量、倉庫零部件庫存量一目了然。得益于5G設備的投入和數字化改造,企業生產效率和生產標準大大提高,實現了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其自主研發設計制造的前沿送紙系統在國內市場占比七成以上,并遠銷日本、韓國等地。
如今,網聯萬物、數智賦能,已成為工業企業決勝數字賽道的普遍選擇。我市著力打造以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基礎,以電子信息制造業、通信服務業為增長點,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帶動融合應用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市政府與中國聯通山東省分公司、西北工業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深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相繼引進騰訊云(德州)工業云基地項目、忽米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京魯數谷等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數實融合實現新突破。